臺北擬競逐"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DC)"
近日在第八屆北京文博會臺灣文創精品館巧遇臺北市文化部門負責人劉維公,聊起他從學者轉型為官員的最大挑戰—如何把理念轉換成政策和執行還有2012年年初啟動的臺北競逐“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DC)” 而起的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設計”運動。
臺北申辦“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DC)”的LOGO
臺北申辦“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DC)”專案辦公室
臺北的大街小巷涌動著無處不在的設計
臺北市申辦“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DC)”的“龍鱗裝競標申請書”
這位長期致力于創意、文化產業與趨勢研究,著有《風格社會》、《風格競爭力》的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希冀通過“設計思維”提升城市。與內地很多城市喜歡圈地建創意園區不同,臺北更注重營建創意街區,通過政策資源、政策工具、政策方向的介入,引導創意工作者形塑不同街區的特色,政府則把重點放在行銷和舉辦工作坊等交流活動上,因為這些事情雖然“無形”,但卻“很重要”。 這次北京文博會臺灣館中的臺北展區即體現了這樣的思路。“戀戀臺北 人文桃花源”試圖說明“在這里,人人都是設計師,一同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而努力,更致力于讓設計真正深入臺北各角落,積極帶動城市創新,實現更高品質的生活與城市愿景。”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