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辦公樓前種天價樹 面子工程要不得
廣東省深圳市2013年度績效審計發現,寶安區補貼黃麻布社區“萬村綠”建設資金40萬元,該社區支出31.5萬元用于購買2株樟樹、1株秋楓綠化社區辦公樓(12月26日《南方都市報》。
黃麻布社區辦公樓附近的天價樟樹。南都記者 陳文才 攝
“‘萬村綠’工程的費用由政府向企業、工廠征收,再通過返還給街道社區,對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進行補償。”顯然,“萬村綠”建設資金應該是用于社區環境的綠化。用31萬元買3棵樹,如果說這也是綠化,那么顯然是異化了的綠化。
實際上,現在城市綠化中,這已是普遍現象。比如在樹種的選擇上爭奇斗勝,乃至盲目引進不適合本地的珍稀樹種,或者大樹古樹,追求短平快的景觀效應,尤其是許多辦公樓前,動輒就是大樹巨石。無疑,綠化已經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社區辦公樓的這3棵天價樹,與其說是綠化,不如說是擺譜。
其實,綠化的最主要目的是改造生態,而一個現代城市,生態狀況是衡量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因此,一個以人為本的城市,必然把綠化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而如果是出于以宜居為目標的綠化,那么,應追求的必然是綠化率,而不是景觀效應。
綠化成了擺譜,不過是為了往官員臉上貼金,滿足官員的虛榮心,于是必然心態浮躁,互相攀比,巨額的投入,除了天價打造的景觀,必然是遮蔭的樹減少,最終損害的是群眾利益。顯然,31萬元買3棵樹,說到底是責任意識、為民情懷的缺失。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