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建設應體會當地文化 實踐生態多樣性
建一個建筑、造一座新城也許并不難,難的是用什么樣的想法去實現它們,怎么樣去實現它們,以及反思和追問為什么要用這些概念去實現它們。
前天舉辦的上海奉賢·2014城市設計國際研討會就在探討諸如此類的問題之中展開。研討會由上海奉賢南橋新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世界建筑》雜志、Archichoke和RCC瑞達恒建筑咨詢有限公司承辦,邀請了目前國內外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領域眾多知名專家和學者,圍繞南橋新城“水、綠、潮”三個特點,從現代城市的濱水環境資源利用、森林綠化生態發展以及以建筑作為時尚激活元素促進城市發展等議題出發,探討了當代建筑、城市發展的一系列舊經驗和新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普利茲克獎得主、日本建筑師西澤立衛也參與到了論壇之中。這位有點抗拒大體量建筑建造的建筑師,在面對諸如“給你一片40萬平方米新的地方,你準備怎么做呢”這樣的問題時,態度直率:“我不知道。我做每個項目的時候一定要知道那個地方是哪里,以及誰來使用這個地方。這兩個問題我必須要知道答案。如果兩個都不告訴我,我根本無法去想像。”他也強調,從新城建設之中體會當地的文化“非常重要”。來自德國的米歇爾·特瑞普教授的話語則更加直白:“城市規劃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城市設計背后的含義。”
“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要找到設計背后的含義”
事實上,新城建設在時下中國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單單以上海為例,就曾經提出過諸如“一城九鎮”、衛星城等新城概念,但并非都是成功案例。中國的新城建設中,面臨最多的問題是,硬件和規劃都已上馬,但始終人氣寥寥。
對此,德國ISA意廈國際設計集團創始人、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城市規劃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系米歇爾·特瑞普教授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現在正在為沙特設計一個100萬人口的新城,選址在海拔1500米高、距離朝圣圣地麥加約70公里的地方,這個新城將作為進入麥加的門戶,讓大家在前往朝圣圣地之前都能從此經過。“這座城市叫做塔伊夫,沙特政府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框架:這個城市的設計不僅要滿足一定的功能需求,還要滿足人們心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滿足精神層次的需求。”
對于規劃者來說,具體的規劃要求容易達到,滿足當地人的心理、精神需求則需要更加細致的思索。最終,特瑞普選擇將更多的本地元素和文化特征融入到新城建設中。比如,雖然建筑形式前衛,但考慮到這是一個宗教圣地,當地人對于私密性非常講究,建筑的私密性在規劃中得到特別的重視;另外,也保留了當地沙漠建筑的特色,比如15層層高的建筑也運用傳統阿拉伯建筑的黏土元素等等。“城市規劃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城市設計背后的含義,營造文化環境和氛圍。新城設計的理念要體現并最終滿足人在身體、心理、精神甚至是哲學領域的各種不同層次的需求。”特瑞普說。
這樣的觀點得到了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院副總建筑師、建筑創作所所長楊明的應和。楊明認為,規劃本身原本就不只是硬件的設置,更在于對于環境的營造,“奉賢地區的語言和上海其他地區有非常大的不同,生活習俗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對于社會習俗、語言環境的維持,在我們的設計層面上同樣要給予非常好的規劃,我們應當去為這些生活習俗建立起與它相對的、有特征的一些場所環境和世界空間。”楊明說。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