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卡爾索普給中國城市的批評與建議
彼得·卡爾索普,公交導向開發(TOD)的創始人、新城市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里,彼得·卡爾索普首先介紹了新城市主義和TOD近30年來在美國的實踐。對于中國,他認為,只有采取減少依賴私家汽車的城市形態,才能解決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的問題。同時,他也坦承“由于中國的人口密度更高,私人汽車導向的交通所產生的的問題更為尖銳”。
彼得·卡爾索普
一座城市的理想狀態是什么?
記者近日采訪了美國規劃學者彼得·卡爾索普(Peter Calthorpe)。卡爾索普是新城市主義(New Urbanism)理論的建立者之一。他發展的“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TOD)”的概念,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政策以及城市規劃的基礎。
卡爾索普深入實踐新城市主義的城市規劃理念,還意圖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之下,進一步討論城市當前所面臨的復雜問題。
卡爾索普認為,從資源保護、環境質量或能源效率的角度出發,或像雅各布斯(編者注:著有《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那樣從社會和文化需求入手,都會趨向于同樣的城市規劃思路。而綠色的城市主義增加的是節能保育(conservation)的考慮,同時需要跳出老城+郊區的固有模式,發展一個相互聯系和依賴的區域構架,形成多級多中心的大都市區。
美國城市規劃思路演變
新城市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對中國的影響將是非常積極的。中國要改變城市“攤大餅”的發展模式還不晚。
記者:美國城市規劃思路是如何演變的?
卡爾索普:美國近三十年間的趨勢是“新城市主義”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郊區蔓延已經抵達環境和經濟的限度,統計趨勢也已轉向支持城市和城市化。這種轉變在美國非常普遍。
數字化經濟時代慢慢浮現。它為我們提供的是將工作空間和生活空間重新融合的機遇。無論城市或郊區,工作空間都可以很好地融入生活空間,成為適宜步行的社區的一部分。隨著工業生產環節逐步轉移到全球勞動力低廉的地區,美國的經濟越來越依賴于創新科技、創意產業的聚集以及與特定場地相關產業的集聚。只有活躍的城市才可以吸引能夠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城市是世界的未來。新城市主義的愿望是,使城市更有活力,減少城市的環境足跡,創造更強大的社群。關鍵一點在于人文尺度(human scale)的街區。在中國,住宅區過于龐大,以至于人們無法形成強力的社會紐帶。這也讓路面過寬,形成使用私家汽車的導向。
新城市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對中國的影響將是非常積極的。中國要改變城市“攤大餅”的發展模式還不晚。結合未來20年內將有超過2.5億人口進入城市的狀況看,就應該趁現在做這件事。鑒于中國在公共交通上的投資及其直接進行開發的能力,TOD可以很容易地被普遍建設使用。
記者:談談TOD在美國的發展情況。
卡爾索普:在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為城市帶來改變的成效上,美國波特蘭是最好的例證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起,波特蘭從依賴汽車轉向適于步行和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高速公路和停車場被改成了公園和廣場,新的高速公路變為公交路線,住宅區被建成混合用途的社區。其人均駕駛里程數自那時起逐年下降。其效果是,波特蘭的經濟迅速繁榮,城市破除了對汽車的依賴,變得更具活力。波特蘭市還保護了大量農田,并為市民提供了更豐富的住房選擇。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