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循環經濟園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通過論證
“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一種根本變革,作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循環經濟實驗區,從成立至今做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效益的統一。”24日,青海省海西州環保局項目規劃科科長李曉華向中新社記者表示。
中國環境保護部近日組成的專家組通過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論證。
在論證中,中國環境保護部要求柴達木循環經濟實驗區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應當統籌考慮重點產業布局,“以水定產”以及加強柴達木盆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保障重要河湖濕地生態用水、維護河湖泊格局。
柴達木循環經濟實驗區地處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國土總面積25.6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面積最大、資源較為豐富、惟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地區的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
李曉華說:“柴達木地區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環境敏感,而且不穩定性也突出,因此對企業生產和環境保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園區內所有的企業以及在建項目環評率達到了100%。”
青海省環保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郭竟世表示:“加強對當地資源環境的保護是實現試驗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未來園區內的企業將打造成工藝先進、設施先進、環保設施完善、清潔生產水平高、資源利用率高、循環產業鏈相對完善的產業群。
編輯:wsy
相關閱讀
環保部:建設行業環評 尺度將統一
環保部近日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將從今年9月1日起實施。此次修訂對《名錄》中的行業類別和項目類別進行全新梳理,將有利于推動行業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尺度的統一。【詳細】
專家稱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
最近,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2013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警示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一些珍稀、特有魚類瀕臨滅絕,金沙江干流魚類資源瀕臨崩潰。更有專家和相關組織稱,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