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間對城市生態建設的影響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的“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生態項目、加強城市風貌建設更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長遠大計。因此,完善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環境、打造城市生態系統、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也成為園林景觀行業所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城市公共空間對城市生態建設的影響
城市公共空間是維護城市生態環境和市民大眾實現“詩意地棲居”理想的有力保障。城市公共空間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實體之間存在著的開放空間體,是市民社會生活的場所,是城市實質環境的精華、多元文化的載體和獨特魅力的源泉。城市公共空間系統的總規模約占城市總建設用地的一半,它對城市環境建設、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和公眾生活質量提高的影響作用,可謂舉足輕重。因此,笛東聯合的設計師們認為必須從整體上,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上把握好公共空間系統的規劃與建設。
合肥濱湖濕地森林公園規劃設計
合肥濱湖濕地森林公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東南,緊臨南淝河入湖口,是集城市森林、濕地森林、文化森林于一體的具有休閑觀光、康體健身、科普教育多重功能的國家級森林濕地公園。該公園是由在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與生態領域頗具權威的笛東聯合于近些年完成的一個典型的城市生態建設快速見效的案例,在城市公共空間對城市生態建設及影響方面具有借鑒意義。
在合肥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設計中,笛東聯合采用了“整體保持、局部改造、線性提升”的設計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嚴格控制建設量,利用現狀進行改造提升,增加必要服務設施;打造亮點,根據本地資源特色建立豐富的旅游產品體系及完善的觀景廊道,讓市民走進森林的腹地,親近自然。
合肥濱湖濕地森林公園作為全國罕見的大面積森林靠近市區的濱湖濕地森林公園,以其明確的資源特性,形成“濕地環繞密林”的景觀特色,享有“安徽西溪濕地”的美譽。同時,公園內部負氧離子的含量,達到國家最高標準6級,成為合肥市最大的“天然氧吧”和天然的“森林療養院”。
笛東聯合談及,濱湖濕地森林公園永續發展的方針策略,也促進了自然生態的演化。主要體現在引進優良的植物品種、打破植物單一的現狀、保護鳥類并為鳥類提供休養生息的棲息地等方面,在生態多樣性的建設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讓藝術點亮城市公共空間
秋冬之時,為方便公眾觀賞落葉美景,不少城市推出了定時的【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