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轉型升級 “借智”規劃大師
成都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確定了“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作為西部地區特大中心城市,肩負“首位城市”發展重任,成都如何順利實現轉型升級?如何繪好長遠發展的藍圖?在昨天舉行的成都市城市轉型升級規劃咨詢會上,我市首次拋出了城市轉型升級面臨的四方面問題,向規劃界的“泰斗”、大師們借腦、借智;針對成都當前存在的城市問題,來自國內外的規劃專家們積極獻計出力,從戰略和戰術上為成都城市規劃提供思路借鑒,助力成都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
空間布局有層次有梯度
逐層分流中心城區壓力
【目前現狀】
“城鎮體系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是我市城市轉型升級所遇到的一大難題。目前,我市中心城區人口已達550萬,人口密度超過1.4萬/平方公里,呈現單中心聚集發展態勢,環境品質面臨挑戰,“城市病”日益突出。反觀衛星城,人口規模小、用地規模大,功能不強,難以承擔中心城的功能、產業和人口的疏解。
成都對策>>>
針對城市空間分布不合理的局面,我市正通過三大措施進行解決。一是以控制人口規模、降低人口和建筑密度為重點,改善提升中心城區人居環境。中心城區通過降低城市建設密度和強度,將人口規模控制在700萬以內,人口密度控制在1萬人/平方公里左右。嚴格控制增長邊界,推動成都從“攤大餅”向組團發展轉變、單中心向多中心、網絡化發展。二是完善全域城鎮體系結構,大力發展衛星城,構建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村體系。通過市級公共服務設施向外延伸和工業商貿產業的轉移促進衛星城的發展,逐步疏解中心城的產業和人口。三是實施“立城優城”戰略,推進城市新區建設和中心城區舊城提升改造,形成雙核共興的城市格局。
專家建言>>>
著名國際城市規劃大師、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詢委員會主席劉太格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他以“花園城市”新加坡為例,暢談應以人文學家的心、科學家的腦、藝術家的眼進行城市規劃。結合成都實際,他認為,成都是人口特大中心城市,應在中心城和城鎮之間建設若干大小不一的城市,每個城市可分擔200萬—500萬左右的人口。在這種模式下,城市間雖然有規模差別,但都擁有自己的城市中心,高度獨立存在,可以進一步分流中心城區的城市功能,以緩解中心城區的人口稠密、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問題。“總而言之,城市規劃一定要有層次、有梯度,不能把所有城市功能過于集中于中心城區,而是通過小城市、街道片區、衛星城甚至居民小區層層分流。只有這樣,大家才不會事事都朝天府廣場跑了,中心城也就輕松多了。”
“成都可向倫敦學習,以基本組團的營造為策略,把小組團作為提升城市品質的突破點。”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陳可石認為,城市是由街道、建筑等不計其數的基本組團所構成的空間結構,而成都是典型的多中心小組團城市。應把每個組團作為一個基本單位來進行優化,提高容積率,增加綠地和公共空間,打造精品步行街和城市公園。
保護歷史文化遺存 讓城市“更新”生長
【目前現狀】
城市空間形態缺乏層次,城市整體空間形態不佳……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特色逐步消亡”的通病也成為成都之痛。目前,成都基本保持著原有的古城格局,但由于歷史原因和近十年來以舊城區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城市“歷史風貌”已經所剩無幾,尤其是建筑尺度、色彩、風格等都已大異其趣。城區歷史文化遺存在數量上較多,但空間上分散,內容上重點不突出,城市整體環境和古跡周圍環境的歷史特征不鮮明。
成都對策>>>
保護延續歷史風貌和城市記憶,我市著力保護和展現歷史文化街區及歷史遺存,延伸城市記憶。針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遺存,分別編制了保護規劃,總規確定了寬窄巷子歷史文化街區、大慈寺歷史文化街區、文殊院歷史文化街區和水井坊歷史文化街區4處歷史文化街區,對33處近現代建筑進行了掛牌保護,并通過老舊院落改造,在城市建立新舊和諧、具有認同感、體現地方特征和歷史文脈的城市空間環境。
同時,規劃了青羊宮片區、少城片區等一批能彰顯成都文化底蘊的特色風貌區為重點,延續原有古城肌理特色。并規劃建設了少城記憶、紅星路35號、成都古城墻等“文化地標”。
完善提升城市形體,我市還修訂形態分區,確定各形態分區的建設指標,控制整體空間形態。依托城市中軸線、重要干道和節點區域,大力開展城市設計工作,打造兩軸四片的城市整體空間形態。
專家建言>>>
身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的阮儀三,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對歷史文化傳承的規劃研究頗深。“成都要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做好歷史文化傳承,首先要對歷史文化遺存進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他說,要通過深入的調研,摸清歷史遺存的“家底”,才能劃定底線,予以保護。
在昨日上午的參觀中,阮儀三對成都正在建設的大慈寺歷史文化街區表示贊賞,“成都做得不錯,通過商業開發的模式,把歷史的要素留下來,并通過現代商業的手段,讓其文化底蘊能呈現出來,為現代商業服務。”他說,要把握好歷史文化街區和商業開發之間的平衡度,使歷史文化遺存既得以保留,又能很好地為發展服務,并得以進一步發展,“通過這種‘舊城更新’的方法,可以讓城市在發展中實現自身的更新。”
“世界上沒有哪兩座城市的山水是完全一樣的。”劉太格建議,成都可以利用好自身豐富的山水景觀以及名勝古跡和歷史街區資源,塑造出獨一無二的形態,建設自己的城市特色。
打造環城生態帶 成為生態環休閑環景觀環
【目前現狀】
成都對策>>>
針對這些現狀,我市正在兩方面著力。一是以環城生態區建設為重點,推動中心城區生態轉型升級。通過總規確定了環城生態區的控制區,包括133平方公里生態用地,并依托現有水系,構建以“六湖八濕地”為核心、總面積達28平方公里的生態湖泊水系。環城生態區將形成
生態隔離空間,嚴格控制增長邊界,優化城市增長方式,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水環境、建設安全成都、傳承城市文化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因地制宜增加“郵票綠地”和“袖珍廣場”。目前,中心城區五城區“郵票綠地”總計30個,面積95599平方米。
專家建言>>>
“環城生態區做得很好,如果堅持保護下去,把生態紅線保持了,成都在這一點上可以成為中國大城市的一個楷模。”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鄭光中對我市正在進行的環城生態區建設極盡溢美之詞。他建議,環城生態區不僅是一個生態環,還是運動、休閑環,“不能讓這個生態環只是看一看,走一走,一定要讓大家參與”,比如,按照老中青不同人口的年齡段、不同的性別要求,開辟體育活動場地。同時,將環城生態區打造成一個景觀藝術的環,能體現成都在川西平原傳統的歷史風貌,成為一道獨特的城市項鏈。
鄭光中還建議居住小區一定要有公共綠地,“對老年人、殘疾人、嬰幼兒非常重要,他們走不遠,只能在居住區的公共綠地活動。”
新加坡新工咨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萃青長期研究水的規劃,她認為,在環城生態區“六湖八濕地”的建設中,在城市設計外,將水質、水量的要求融入到建筑的設計理念中,這樣可適當增加整個環城生態區的水和濕地。
中心城衛星城一體化發展打造15分鐘公共服務圈
【目前現狀】
“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分布不均,公共交通發展滯后”是城市轉型升級面臨的又一大難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市級公共服務功能過于集中在中心城區,周邊中小城市對市級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設施功能和產業分擔不夠。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中心城一半以上的社區標準化基本公共服務配套不全,尤其是老城區,其中社區醫療、文化、體育、養老設施缺口較大,社區綜合體建設滯后。公共交通發展滯后,中心城現狀公交分擔率僅為32%,國際大都市普遍達到70%,國內主要大城市普遍高于40%。
成都對策>>>
據介紹,目前,我市規劃正以市級公共設施配套為重點,推進衛星城與中心城區市級公共服務一體化,讓周邊城市通過對市級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設施功能和產業的分擔,形成真正意義的衛星城。
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市在中心城區著力構建15分鐘公共服務圈,通過對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的細化研究、合理配置、統籌布局,實現公共服務設施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社區綜合體,以提高住區公共服務水平,在15分鐘公服圈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社區綜合體。“目前中心城區共規劃170個社區綜合體,已建設完成的有18個,其余分三年實施建設,2014年擬實施建設30個,2015年擬實施建設57個,2016年擬實施建設65個。”
同時,我市著力構建“四網合一”公交體系,即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快速公交和常規公交組成的公共交通網絡,逐步提升城市公交分擔率,到2020年要實現中心城區公交分擔率達70%、衛星城達50%。
專家建言>>>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儉建議,成都結合成德綿經濟帶發展,對產業、空間、人口的結構和流動進行戰略性的思考后,對中心城區、天府新城、以及周邊的中小城鎮做出準確的定位,以確定各種優質和非優質公共資源的流向,包括學校、醫院等。
在談到社區綜合平臺時,周儉認為,這種模式把多種服務集聚在一個街坊里面,可提升服務、集中效益,對于人口沒有或剛入住的新區可行,但對于成熟小區,不能按照人口規模來配備,而應該發展成蔓延式的,滲透到每個街坊的小街區里去。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