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格:標準化衛星城是解決中國大城市病的良方
中國城市近年來硬件設施發展迅猛,各種金融區、高新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反映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整體成果。但另一方面,北上廣大城市交通擁堵,霧霾污染始終揮之不去,困擾著居民。北京最近就出臺了建立“副中心”的規劃消息,針對這個規劃思路,記者近日在復旦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治理和發展國際論壇上,專訪了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博士。劉博士說建立“副中心”需要先進行系統研究規劃,并對“副中心”的規劃進行標準量化,把北京主體內部的人口和功能進行衛星城式的分區塊調整后,再逐漸遷移。同時他也談到了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城市規劃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思路,指出中國應該保留好小城鎮的歷史文化遺產。
整體規劃的關鍵在于劃分標準區域 人口和設施邊匹配邊擴遷“副中心”
記者: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合理規劃已經成為大中小城市的重要工作。以北京的城市規劃為例,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醫療、旅游等方面的優勢功能和資源幾乎都在北京聚集,這可能是造成人口數量過多的原因之一。對于功能資源和人口過于擁擠的狀況,北京正在研究采取減負規劃,例如建立“副中心”,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劉太格:這當然是可行的。但是不希望只強調解決人口多的問題,而是先要將城市治理得健康均衡,再把人口合理有序地分流出去,合理配套設施,這樣分流出去的部分也是健康的。城內城外都是健康的,所以不要把城內和城外的關系分得太絕對。
對于“副中心”,首先,我覺得談規劃要把所有的名詞來做一個量化定義。什么叫副中心呢?規模有多大,里面的建筑面積是多少?服務人口是多少?服務的半徑是多少?這些概念都需要明確。現在有很多新鮮的名詞,這些名詞都是什么意思要先搞清楚,這也是當前規劃界的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在說一些新鮮的名詞,但它們到底是什么還沒有搞清楚。如果定義還沒清晰就進行規劃,很容易天下大亂。
中國的城市規劃需要靜下心來,分析城市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么,然后根據需要,和專家一起研究解決問題。新加坡獨立不久,那時候也是完全沒有經驗的,所以新加坡政府就找聯合國[微博]城市規劃署在1968年到72年間為新加坡做一個概念式規劃,當時的規劃成為今天的新加坡基本雛形,而且政府很注重這個方案的延續性。幸運的是,1972年的概念式規劃到今天來看,還是非常合理的。
記者:先均衡調整人口和基礎設施的比例,再遷出。就像醫學抽脂減肥一樣,如果不調整身體和飲食,接下來還是解決不了肥胖。現在北京作為首都,面臨著外地來京的人口壓力非常大,您有何規劃建議?
劉太格:這個關于本地外地的人口壓力劃分我覺得還是很片面的。比如說,一個大城市切成若干個中等衛星城市,每個中等城市都有自己的配套設施。那么到底外地人到哪里去滿足自身的需要,就需要根據哪個區塊城市的設施比較好來定。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外地人,北京本身2000多萬人口,本地人的需求就不得了了。針對這個問題,政府可以把中心打散,學校、醫院,甚至文化中心均衡設立。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有中心醫院,每個片區都有它的醫院,每個醫院有它特殊的技術能力,換言之也是一個區域性的醫療中心。有很多人從俄羅斯甚至中東到新加坡治療,因為我們的醫療技術很好。但病人并不一定都需要到中心醫院,他可以根據區域醫院的不同特色,進行選擇。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北京朝陽分區規劃首設主副聯動發展軸
朝陽區將構建“兩軸兩帶三區”的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其中,在長安街東延長線及輻射地帶首次設置主副聯動發展軸,連接起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