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官員批地方盲目建工業園:造成資金積壓
能耗一直是城鎮化進程中備受關注的問題。住建部城鄉規劃司處長汪科6月5日在京指出,城市規劃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很多城市都熱衷于開發各類產業園區,但城市規劃的空間是有限的。”汪科在“新型城鎮化與能源效率”論壇上表示,近些年來,國內很多城市都在法定的城市總體規劃之外,盲目建設各類園區,省會城市有,大城市有,小城市有,甚至鎮也搞各類的工業園區。
記者獲悉,根據住建部調研數據,目前國內工業園區等園區的規模已經從幾年前的8000平方公里發展到現在的2萬~3萬平方公里。
近年來,關于各類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過度開發的報道屢見報端,有媒體稱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園區空置乃至拋荒的現象,造成巨額資金積壓。
有調查顯示,一些地方并不具備成熟的產業鏈優勢,但為了招商引資,不惜用零地價或負地價吸引企業和投資;而且,這些工業園區大多采用政府開發模式,按照商業地產運作模式,先建設,再招商;但由于先天條件不足,缺少資源整合和產業鏈的形成,導致部分園區招商困難。
汪科指出,城市的人口和產業布局要有一個數的限制。從這個角度來講,城市發展要建立在有效的空間體系和布局下,同時,要強化城市總體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除了工業園區過度開發帶來的能耗問題外,伊頓亞太區總裁何欽鴻也認為,新型城鎮化不僅面臨城市人口增長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長,同時面臨著能源消耗的擴大。但眼下新能源技術還未完全成熟,因此需要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對此,汪科稱,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城市規劃標準亟須調整。現在的城市中,建筑和交通兩項的能耗已經占到總體能耗一半的比例,推進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的發展,是城市規劃中很有效的方式。
綠色建筑在中國卻始終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多數仍然停留在圖紙層面。根據規劃,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要達到10 億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筑將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目前,這一數據僅為1%。
業內人士介紹,按照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達到三星標準,成本增量在300元/平方米,二星標準成本增量在200元/平方米,一星標準,成本增量接近100元/平方米。
保利地產北京公司總經理李晶此前也表示,政府最開始出讓土地的時候,會希望開發商做一些綠色建筑。但在做的過程中會發現首期的投入是增加的。比如住宅的綠色一星級標準,每平方米大概增加幾十塊錢;達到LEED認證標準大概一平方米要增加幾百塊錢的投入。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新時代,新園林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今天在廣西南寧開幕。兩年來,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南寧市成功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精彩紛呈的園博園【詳細】
住建部發布10項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
住房城鄉建設部6日在廣西首府南寧舉辦了【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