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蟲治蟲"市屬公園農藥減三成
昨天,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該院天敵昆蟲繁育中心首次對外公開,這座針對害蟲的“天敵工廠”年產百萬頭腫腿蜂,在市屬11家公園中“以蟲治蟲”,防治蛀干害蟲天牛,公園農藥用量每年因此減少三成左右。
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是北京園林綠化行業惟一公益性科研院所,也是本市科普教育基地、新優園林植物中試基地以及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
走進天敵昆蟲繁育中心,一名工作人員正在人工接種。他右手拿著毛筆,借助顯微鏡從培養皿中蘸起三四只直徑只有0.5毫米的腫腿蜂卵粒,左手兩根手指捏著一只肉滾滾的黃粉蟲,大拇指輕劃過蟲子腹部,往上一推,右手腕輕抖兩下,蟲卵就被點到大蟲上,黃粉蟲成了腫腿蜂的“代孕媽媽”,一個月后,成蟲降生。
試驗臺上,經過技術處理的黑色腫腿蜂成蟲已裝入小試管內,不久將送至各公園,對付蛀干害蟲天牛。天牛被稱為“不冒煙的火災”,平時躲在樹干內鉆洞,肉眼難見,天長日久,看似粗壯的大樹內部空虛,一陣大風吹過就會攔腰折斷。個頭只比普通螞蟻大一點的腫腿蜂,正是天牛的天敵。
據繁育中心高工仇蘭芬介紹,一直以來,科研人員選天牛作為腫腿蜂的“代孕媽媽”。但天牛難尋,成本偏高,一只價格在0.6元至1元左右;科研院經過多次試驗,選擇了黃粉蟲代替天牛,“代孕”腫腿蜂,1斤、上千只腫腿蜂的價格不過10元,培育成本比原來降低一半左右。繁育中心從今年開始規模化生產,每年可生產腫腿蜂100萬頭,花絨寄甲10萬頭等。它們將在市屬11家公園上崗,防治蛀干害蟲,減少化學農藥對園林生態環境的破壞,維持自然界中天敵及害蟲數量的平衡,實現公園有害生物綜合控制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持續發展。今后隨著“天敵工廠”產量加大,它們還將有望走向全國,為更多的公園服務。
編輯:lihaiyan
相關閱讀
專家盤點公園保護那些事(圖)
設立保護區意味著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但具體實踐以及對進展和目標的衡量并未反映出這種角色的作用。政府和非政府組織(NGO)通常關注的是政治上更易于接受的衡量標準,比如保護區的公頃數。【詳細】
天壇現存建筑修繕年內完工
截至目前,天壇公園北宰牲亭、北神廚院落的修繕工作已完成近70%,預計年底前完工。這意味著,歷時20年時間,天壇公園內現存建筑已經全部修繕一遍,逐步恢復了歷史原貌。【詳細】
云南綠春:"國家公園"建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綠春,恰如其名,青山綠景如畫,碧水云霧繚繞。日前,記者跟隨“2014云南環保世紀行”采訪團進入“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這里的清幽靜謐,云霧山水自然之美深深打動。【詳細】
有效保護 有限利用 推動國家公園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