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在保護中發展 在發展中保護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可以說是一項極具中國特色的遺產保護綜合管理制度。國家通過公布歷史文化名城,以實現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維護城市傳統風貌、發揚民族地域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多重目標。
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類型
自1982年國務院公布了北京、南京等24個城市為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截至2014年7月,已公布了合計1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上海是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這些歷史文化名城多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是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紀念意義。在這些城市中,保存著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光榮傳統和燦爛文化。按城市發展的歷史、地位和風貌特征,歷史文化名城可以分為古都型、傳統風貌型、風景名勝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現代史跡型、特殊職能型和一般史跡型等7種類型。上海是近現代史跡型歷史文化名城。
如何制定保護規劃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文化名城這一基本概念,反映了城市的特定性質,作為一種總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應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體現出來,并會對城市空間布局、土地利用規劃、環境景觀規劃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揚是名城保護的基本目標。
按照國家相關法規規范的規定,歷史文化名城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保持和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是指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建設的重要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規劃應當同時修編、調整和完善編制,其主要內容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保護規劃實施情況如何
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1980年地方政府準備打開城墻、拓寬道路、拆除傳統民居之際,同濟大學所編制的保護規劃及時阻止了這種“破壞性建設”,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之先河。規劃確立了全面保護古城的原則與系統措施。1997年平遙古城以我國唯一整座城市申報方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古城反映了我國古代城市規劃和建筑技術的高超水平。為有效保護古城和適應城市發展需要,保護規劃對古城風貌作了全面整體的梳理,使得小橋流水的水巷特色、路河并行的雙棋盤格局、古典園林、文物古跡、古建筑藝術特色等能夠在現代化建設中得到比較完整的保護。
與此同時,也有諸多歷史文化名城與歷史文化遺存依然時時刻刻面臨著被破壞、被湮滅的巨大危險。今年2月,習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城市規劃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如何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如何實現城鄉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值得繼續深化探索。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廣東珠海:將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日前,《珠海經濟特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筑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昨日起實施。珠海市法制局和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辦法亮點、背景、意義等作了解【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