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網:"生命線"切莫成為"生病線"
近日,臺灣高雄遭遇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石化氣爆事故,逾6公里長的數條街道因驚人的爆炸而塌陷碎裂,截至昨日19時最新統計,事故已造成28人死亡,2人失蹤,302人受傷。事故讓人哀慟,卻也應當引起反思與追問。
從2010年,南京某工地發生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到去年青島中石化輸油管道泄漏導致排水暗渠爆炸,直至高雄發生的這起燃氣爆炸,這些事故都提醒人們必須高度重視腳下的“地下王國”,維護好城市的“生命線”,而不能任其變成“生病線”,威脅公眾安全。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會忠說:“中國地下管線事故正從潛伏期進入爆發期。”國內許多城市正陷入這種現實危險和治理困境之中。
資料顯示,2009年-2013年國內直接因城市地下管線事故而產生死傷的事故案例共27起,死亡人數達117人。就致死傷的地下管線事故而論,呈逐年增多趨勢,但展開問責并將結果公布的僅有一成左右,至于從機制、法律等層面根治管線事故的則寥若晨星。目前,尚有逾60%的城市未進行地下管線普查。
國內城市地下管線存在的安全隱患,歸結起來有幾個方面:第一,對地下管線的家底不清楚,進行維護、維修時缺乏詳細的“路線圖”;第二,大量管線存在著超期服役和超負荷運轉的問題;第三,投入不足,導致本該定期進行的管理維護措施難以實施;第四,應急預警的能力不足,免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第五,由于管線隸屬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管理維護措施難以應對突然發生的危機。
該如何拆掉城市“腳下的地雷”呢?國外許多城市都在規劃并建設各自的地下管道綜合管廊網絡,對城市地下空間采取分層布局、合理分配、集中管理,杜絕各管線業主單位自行鋪設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隨意性,實現地下資源的有效利用。
我國對治理地下管線也做了不少努力。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大老舊管線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過50年、材質落后和漏損嚴重的供排水管線;要加快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的改革,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
迅猛成長的現代化都市,如同一個向上和向下同時生長的大樹,地上有多少炫目的璀璨,地下就需要同等規模的支持系統。否則,一個地上部分單向畸形生長的城市,必然陷入血脈阻塞、排泄不暢的“梗阻”狀態。
地上也好,地下也罷,既然是城市“生命線”,就是市民冷暖之所系,自當成為政府施政的著力點。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