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常州1.5億摩天輪折射政府投資隨意性
常州時來運轉摩天輪夜景
此前報道:常州億元打造世界級摩天輪 開建4年未投入運營
國慶節前夕,常州時來運轉摩天輪仍未迎來屬于它的運行時刻。過去1年余,隨著一次又一次將要開行載客的傳言破滅,這座耗資1.5億元、號稱“世界最大、國內唯一”的無輻式摩天輪也備受質疑。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施建輝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這種華而不實的地標建筑不該是政府投資的領域。
時來運轉摩天輪位于常州紫荊公園內,其立項可以追溯至5年前,常州市發改委彼時就紫荊公園工程初步設計批復,“建設景觀塔1座,主塔樓為圓環型,最大跨度89米,高度80米,厚度7米”。據了解,所謂景觀塔即是摩天輪,其建設進程一波三折,2012年時一度停工6個月,2013年底基本完工,至今仍在反復調試當中,正式運行的時間尚難以確定。
當地官方對這個設計取意“龍紋玉璧”的摩天輪頗為看重。2011年3月,時任常州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局長朱維平曾在常州日報撰文,他在談及紫荊公園時寫道:“在公園里設置了高達89米的具有世界唯一性的無輻式摩天輪,我們叫它‘時來運轉’,既寓意著時間來自地球的運轉,也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就投資而論,摩天輪僅照明系統一項就花費2000多萬元。據常州市路燈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摩天輪屬于城市地標建筑,體量較大且燈具安裝空間狹小,呈密閉形態,構筑物表面低密度嵌入式安裝了6萬多顆像素點,對燈具安裝、控制、散熱及后期維護都提出較高要求,“照明系統價格審計結果還未出來,送審價是2400萬”。另據常州市園林綠化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鋒透露,摩天輪總體造價約1.5億元。
在施建輝教授看來,政府投資應遵循普惠性、公益性原則,主要用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社會領域,諸如摩天輪之類的大型游樂設施顯然屬于民營資本投資的范疇。施建輝認為,常州個案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政府投資的隨意性問題。
記者注意到,前不久,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下發通知,對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建豪樓造地標,搞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奢華工程提出批評,指其“不僅造成國家財力和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加重人民群眾負擔,而且助長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群眾反映強烈”,要求各地全面清理整治奢華浪費建設。
“整頓作風、清理形象工程仍屬治標,未來治本之策還在于從制度和機制上形成有效約束。”施建輝建議,要管住政府亂投資的手,呼吁多年的《政府投資條例》需要加緊出臺,并真正發揮人大作用,重大政府投資項目須經人大決議,議了之后再決,決了就不能輕動。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地標建筑國際設計競賽正式開賽
近日,綠色天際線碧桂園森林城市地標建筑國際設計競賽在北京芳草地正式拉開帷幕。【詳細】
流水雕塑:城市中心地標 加強行人互動溝通
mojca kocbek vimo為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設計水雕塑,旨在加強人們在城市中心的相互交流。斯洛文尼亞建筑學會舉辦大賽,邀請建筑師、雕塑家和畫家參賽,旨在創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公共環境。【詳細】
便利不足成公共設施短板 城市建設如何以人為本?
大到廣廈岑樓摩天建筑,小至地磚路牌護欄扶梯,城市建設日漸完備,然而規劃不足、缺乏維護等問題卻嚴重影響公共設施的功能發揮,致便利性缺位。同時,部分地標式建筑花了很多錢,但財政的實惠卻未必落在百姓的身上。【詳細】
“短命規劃”重癥如何治?
投資7000多萬元,號稱“國內最高人物銅像”被拆……日前,“廣西柳州柳宗元人物銅像被拆”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這樣的例子多有所聞。今年6月,云南河口斥資2.7億元的“文化長廊”,建成3年后又花費3億元來拆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