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規劃回眸:1898年德國制定的青島城市規劃
1898年9月2日,青島第一個建設規劃正式公布,該方案把青島劃分成五個組成部分。德國人一開始就在城市布局中引入富有彈性的功能分區,并通過建筑法規對不同區域的建筑樣式、密度和容積率做了明確規定。
在這個規劃中,總督府及其他政府建筑布局在觀海山南麓,背山面海,處于整個青島灣的中心位置,門前設有廣場,連接數條向外放射的道路。
德國人為什么把總督府放在這里?1958年,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在青島時曾這樣評價: “提督府是當時的市中心,它占用了青島前海地區,也是觀海山下最重要的位置。從這里可以控制山海,指揮全市。從樓上可以看到他們的艦隊停泊的情況,觀察海上的動靜,觀象山在北面,信號山在東面;交通上,到港口和鐵路車站都很方便;從軍事上看,它在團島與匯泉角兩個控制點的當中,所以是當時德國占據青島神經中樞的最恰當的位置”,“但從整個城市的發展來看將偏處一隅”。
而規劃的五個區域中,無論是北邊的大港,東北和西南的兩個勞工居住區,還是東邊具有休閑度假功能的歐人別墅區,全都像衛星一樣,拱衛著主城,又利用山地丘陵與主城隔開,空間上形成四個組團,就此框定了青島早期城市的形態。
借鑒“香港樣板”
德國規劃者還借鑒了香港樣板,按照中國風景畫中山水對比這一始終呈現的主題進行規劃,“即使城市中那些起伏的地面,固有小溪和道路也不能強行消除,以圖方便”,把城市街道、建筑、自然景觀等元素合理搭配,打造優美和諧的城市空間。
青島市內多山,德國人的道路規劃采用自由布局與不規則棋盤狀相結合的手法,道路走向上,一方面配合等高線的方向,使道路依山就勢,曲折有致,另一方面也充分考慮和山、海、建筑物相配合,使道路盡端和轉折點上都有良好的對景和借景。例如,青島路以總督府為軸線主體;火車站是廣西路、蘭山路盡端的對景;基督教堂是江蘇路、沂水路和平原路的對景。貯水山、觀海山、信號山、魚山、青島山這些山頭,在許多路上都可以看見,更增加了山城的城市風格。南北向主要通道則盡量避免因彎曲而帶來視覺障礙,讓視線直接通海。
青島道路在縱斷面上,有許多也和兩旁建筑作了很好配合,如在天津路以南的中山路是上坡,在德縣路口就微微地向西轉折一下,使得從坡下向上看,就因街道轉折而不致看著“茫茫的蒼天”;中山路從天津路往北是一個凹下的縱斷面,在街景上更有深遠之感。城市干道并非一定要取直,正因為曲折,才增多了街景的變化。
建筑物布局考慮到青島的地形特點,使建筑依山就勢,錯落有致。一些重要的公共性建筑,如教堂、觀象臺等建筑多位于高地或山頂上,與各山頭一起,形成變化豐富的天際輪廓線。在建筑材料選用方面,以黃墻和紅瓦為主,加之不遺余力的綠化,在藍天碧海襯托下,構成了后來所說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黃墻”,成為當時亞洲最佳景觀之一。
就單純的城市規劃而言——梁思成先生認為,“德國人結合自然地形規劃建設青島城市,是近代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個范例。”
相關鏈接
德占時期五大功能區
歐人區:大致范圍是從火車站以東到老衙門(今人民會堂),北至德縣路到觀海山—觀象山—信號山—青島山—小魚山一線,為歐洲人生活和商業區。這是青島市的主體核心。
華人區:亦稱大鮑島區,今德縣路、保定路和滄口路、濟南路之間的區域,為華人居住和商貿區。與歐人區不同,華人區居住與商業混雜,建筑樣式為華洋折中式,街道以中國地名命名。
別墅區:在青島區東南,中間有小魚山與歐人區隔開。這里負山面海,沙灘綿長,環境清幽。前有亞洲最大的海水浴場,東有植物園,下有跑馬場,建有帆船碼頭,具休閑度假功能。
倉儲工業區:大體在今棧橋以西,膠濟鐵路以北的沿海岸地帶,作為外貿公司倉庫區和工業區。眾多德國洋行在這里設有倉庫和辦公樓,并有鐵路支線與火車站連接。
港埠區:今上海路、館陶路至大港車站一帶,這是德租青島時期最后規劃的一個城區。因為中間有兩座教堂和磚瓦廠阻隔,港口區與華人區聯系并順暢。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