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咸新區:打造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典范
西咸新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和咸陽市之間,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域,作為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肩負著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任。
《陜西西咸新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指出新區的戰略定位是要成為我國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實驗區。要求西咸新區要充分借鑒國內外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立足自身實際,將西咸新區建成為土地節約集約、城鄉有機融合、人居環境優美的田園城市,遵循省委書記趙正永提出的“核心板塊支撐、快速交通連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的開發建設理念,打造西部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特色新型城鎮化樣本。
理念一:現代田園都市 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說到底是人的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卻不脫離土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建設“以人為核心城鎮化”,“把城市融入大自然中,讓城市居民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這與西咸新區的開發建設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西咸新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三者之間的關系作為著眼點。通過田園都市的定義,遏制了城市的膨脹,注重發展小而美的“田園都市”,不一味復制大城市的發展模式,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作為關鍵。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每個細節都體現“以人為本”的特點。
打造現代田園都市就是要把現代都市和優美田園風光結合的同時,注重保護歷史文化、保護耕地,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統籌城鄉、合理布局。在城市建設中要強調“生態廊道”的概念,利用山川河流、大遺址保護區進行大面積綠化,同時,保留一部分農田作為城市的綠色生態區。目前,西咸新區正在參考國際經驗制定自己的建筑標準,提高效果、降低成本,構建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的綠色建筑體系。比如,立體城市既是智慧城市,也是生態城市,通過綠色屋頂建設,將花園、農田種到樓上,打造生態環保方面的范例。
理念二:農業轉化為城市產業
在加快“城鎮化”的進程中,重大的問題就是城鄉割裂。傳統的“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不斷侵蝕農業用地,讓城市里的農業消失了,城市發展透支著農村的土地紅利、環境紅利和人口紅利。
在城鎮化進程中,西咸新區和過去的最大不同是在對發展農業的態度上。他們認為:把城市的需求和產業定位結合在一起,把農業轉化為城市產業,農民轉化為職業農民,發展的目的則是作為城市配套,服務城市,實現“就地城鎮化”。
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一方面避免了城市周邊農地出現荒蕪,并得以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使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和服務業從業人員,增加了收入。新區內,灃東、涇河、秦漢等各個新城都實行了嚴格保護農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政策,并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規劃布局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品牌農業等都市現代農業項目。
現代農業是傳統農民向新城農業工人轉型的重要契機,無論是灃東農博園還是涇河秦龍農業園區,都紛紛聘用當地農民來園區工作。據統計,目前西咸新區內的現代農業項目已解決了20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到接受現代化農業的農業工人,這樣的轉變對當地農民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另外,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涇河新城將過去農村的一戶一塊宅基地形式變為風情小鎮、重點示范鎮、產業小鎮、新型農莊、田園小鎮、新農村等多種形態的優美小鎮,形成新的社區。通過新社區,使農民在科、教、文、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西咸新區在城鎮化過程中,著力推動“農民轉化為市民、農業轉化為城市產業”兩個轉化。過去,農民帶著勞動力一個資本進城,而現代田園城市為農民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即農民進到城鎮后同時還擁有土地,可以就近自耕,也可以通過土地確權、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的公司化運作,農民可以進城打工,也可以成為職業農民。同時,讓城市資本進入農村、進入農業,將農村建設用地、城市資本和農民所有權相結合。在不損害農民所有權的情況下,探索城市資本對農村建設用地的開發。通過兩個資本進城、兩個資本下鄉,促成兩個轉變,即農業轉化為城市產業,農民轉化為職業農民、轉化為農業工人。
理念三:農民轉化為市民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出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進一步得到明晰。對于要建設“中國特色城鎮化范例”的西咸新區來說,實現農村居民向城鎮居民的轉變和農村社區管理體制向城鎮社區管理體制的轉變,戶籍改革無疑成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此過程中,如何讓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之后能夠真正享受到同城市居民在社保、醫療、教育、就業等領域同等的福利待遇,成為了擺在新區面前的切實問題。
涇河新城崇文鎮小城鎮戶籍改革,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涇河新城管委會聯合當地政府經過深入的調研出臺了工作意見,把當地的農業戶籍16周歲以上人員全部納入了保障范圍,同時對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被征地農民給予補貼,65歲以上的失地農民領導了社會養老保險卡。另外,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加有利于村民的措施,當地村民也紛紛對這樣的戶籍改革制度表示接受和支持。
《陜西西咸新區規劃》中提出的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西咸新區主要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產業發展框架基本確立,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取得新進展;到2020年,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綜合實力、創新發展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西咸新區正有序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建立城鄉統籌的戶口登記、就業服務、社會保障以及教育、醫療衛生等制度體系,以社會建設引領城市發展,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正積極培育和引導社會組織、中介機構和社區更多地參與到城區事務性管理之中。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