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是城市轉型升級的方向
在經歷了快速發展之后,當前中國的城市轉型已迫在眉睫。生態城市被認為是城市發展模式轉型的方向。
11月15日,在第十一屆中外綠色人居論壇上,一場以“生態城市與綠色園區”為主題的分論壇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展開了熱烈探討。
人居委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開彥在會上系統講解了綠色住區標準。他介紹,這個標準剛剛頒發并成為了國家的行業標準,強調總量控制,要與城市的文化融合起來,同時要創造新的綠色理念,要用開放、整合的方式去做。
事實上,我國在2006年發布了綠色建筑標準,為什么還要發布綠色住區標準?開彥表示,綠色建筑只是一幢建筑本身,綠色住區是講建筑的住群,規模更大,資源整合更多,效果遠遠大于綠色建筑,對城市發展的作用更大。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也表示,綠色城市是國家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中國也在逐漸從綠色建筑走向綠色城市。從去年開始,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城市都宣布新建綠色建筑,北京更是把綠色建筑作為招投標的標準。
“不過,我們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綠色城市還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李迅認為,我國的綠色生態城市首先要規劃引領,要做一個系統化的設計,有一套自己的路徑和特點。第二,一定要強調因地制宜。另外要有理論支撐和目標導向,即追求美麗中國,建立起自己的理念體系、目標體系,同時關注新的理念。
在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中,能源規劃非常重要。同濟大學教授龍惟定表示,建筑的能用會逐漸增加,需要從城市形態、空間布局、能耗影響等各方面綜合進行能源規劃。
在龍惟定看來,產業園區是能源改革的最好突破點。產業園區在能源上既要供應自己,又要供應下屬企業,是一種分享的機制。至于如何改革,龍惟定建議產業園區首先要設定規劃目標;第二是做可利用的資源規劃,包括園區范圍里可再生能源;第三,要做好負荷和預測;還要做好規劃的協調,形成獨有的商業模式,因為不同的商業模式會導致不同的能源配置。
美國喬治亞理工建筑學院副教授PerryYang提出了一個“景觀生態城市”的概念,他認為城市需要節約更多的土地來做生態發展,至于怎么樣的景觀模式是最生態的,需要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去探討,不是事先去規劃,而是先把生態系統的框架列入,再從地形的流動、水的流行等景觀格局來決定交通的布局。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教授發表題為《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詳細】
塔瓦才?科博凱奇:生態城市景觀方法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著名景觀設計師、泰國LAB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塔瓦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