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東西山生態景觀規劃
昨日,記者了解到,在生態強市建設中,我市將打造城區宜居、環城休閑、遠郊生態、林產增效的黃土高原和資源型地區現代林業,為建設“青山綠水之城、藍天白云之城”提供生態支撐和基礎保障。
“十二五”以來,我市大膽創新實踐,推進生態建設,“三縣一市”由生態脆弱區向生態良好區、市轄六區由生態林業向景觀林業發展轉變。截至2013年底,全市森林面積達到217.61萬畝,森林覆蓋率20.76%。不過,我市“三縣一市”還有133.76萬畝宜林荒山,新造林地長效管護機制尚未普遍建立;市轄六區東西山還有約23萬余畝低質低效林需要提檔升級。根據現實情況,我市《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態強市建設的意見》提出,以“東西山提質增效、增綠出彩;三縣一市造林滅荒、生態防護”為重點,推動生態強市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力爭25%;森林蓄積量達到550萬立方米,力爭570萬立方米。
通過“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相結合,造林綠化與生態修復相結合,興林與惠民利民相結合,我市圍繞已構建的“三大生態圈框架”(以建成區周邊生態廊邊為主的城市生活生態圈,以六城區東西山生態景觀林、平原農田林網和經濟林為主的近郊休閑生態圈,以陽曲、婁煩、古交、清徐生態防護林為主的遠郊防護生態圈),突出“二周二線”(城市四周、村鎮四周、河流沿線、交通沿線)綠化布局,打造黃土高原和資源型地區現代林業,為“青山綠水之城、藍天白云之城”建設提供生態支撐和基礎保障。
在生態強市建設中,我市將實施諸多重點工程。其中,東西山生態景觀林業工程,是以打造連接(貫穿)東西山的北山生態廊道為重點,圍繞六城區范圍內約23萬余畝低質低效林提檔升級、因開采等原因造成的劣質地類生態修復項目,全面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在生態景觀、增綠出彩基礎上,打造省城最佳生態宜居、科普文化、旅游休閑、轉型發展區域。“三縣一市”造林滅荒工程主要包括:婁煩縣將保護省城水源地及其水質安全作為全縣生態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22.43萬畝宜林地的林業生態建設;古交市將占60%面積的采煤沉陷區生態恢復作為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重點,做好74.96萬畝宜林地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陽曲縣將省城北部生態防護屏障建設作為重點,搞好30.08萬畝宜林地林業生態建設;清徐縣將平原農田林網建設、經濟林發展作為重點,完成6.29萬畝宜林地的林業工程。
此外,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打造”生態建設理念,我市城郊森林公園80%以上的土地須用于生態建設,其余土地可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的舉措,繼續推行國有林地70年認養政策,引進社會力量規劃建設城郊森林公園。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香港為什么是中國最宜居城市?
當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里說,香港的高樓令人窒息,讓他無比懷念北京的大樹。后來,他又在《香港的鳥》里說,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雙層鳥籠,沒有鳥能夠在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飛。【詳細】
羅華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歷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清潔的土地、高標準公共衛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潔宜居城市之一。不過早期新加坡的情況并非如此【詳細】
銳評:宜居城市應該有大樹扎根的空間
27日夜間,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風驟雨。在齊魯晚報的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上,很多壹粉曬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樹被連根拔起的景象。個別倒下的大樹,砸到了停放在路邊的車,即便沒有諸如此類的經濟損失,看到生長了多年的大樹一【詳細】
粵港澳大灣區擬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群
記者從在佛山舉辦的全省綠委辦主任暨部門綠化和森林小鎮建設座談會了解到,廣東省將主動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森林城市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