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求解綠色發展之路 打造混合發展城市空間
日前獲批的《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生態城將建設成為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作為中、新兩國間的重大合作項目,能成為國內首個綠色發展示范區,對于只有6周歲的中新天津生態城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褒獎。建設之初,生態城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態城市建設的指標體系,此次新一輪加速發展的機遇已經擺在中新生態城的眼前。其中,城市基礎建設、養老產業、金融政策等方面將成為生態城接下來工作的重點和亮點。
打造混合發展城市空間
實際上,從去年3月起,國務院就批準了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批復文件顯示,要求將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區。同時在政策實施、項目建設、資金投入、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支持。此次發改委公布具體實施方案,將高標準探索中國綠色發展經驗,并將為探索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提供示范。
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由中國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共建,占地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一個人口達到35萬人,綠色建筑比例達到100%的國際生態城市樣板。經過6年的開發建設,目前,8平方公里起步區已經成為較為成熟的社區,綠色產業初具規模,公共配套也漸成體系,就業居住在這里的人口已經突破2萬人,基本實現了城市總體布局與生態空間格局的有機融合。
“按照新獲批《實施方案》的主要任務要求,生態城還要進一步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合理增加產業用地規模,形成緊湊、集約、混合發展的城市總體布局。”生態城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生態城正在規劃建設城市中心和兩個副中心,通過這三個中心,為居民提供生活、商業配套服務,形成梯次配套、有機融合和生產生活的服務體系。另外,生態城還將打造“一島三水六廊”的開放式生態空間格局,構成區域綠化體系的骨架,形成以景觀、環境、休閑等功能為主的城市“綠脈”。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藝術介入城市空間需優先提升審美水準
近年來,雕塑以藝術展、藝術節和主題公園的形式介入公共環境,并從一線城市逐漸過渡到二、三線城市,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現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對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紀80【詳細】
成都: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近日,作為成都市構建【詳細】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農業農村部7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將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詳細】
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展交流會在秦皇島舉辦
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和中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風景園林與城市發展之路,探索濱水城市、海綿城市、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