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需要“總設計師”
12月2日,北京市召開名城委專家會。市規劃委就2014年總體規劃修改情況進行匯報提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總體規劃修改的重點專題之一,以總規為基調,北京將為核心城減負添京味兒,并努力改善建筑風貌。
歷史文化名城要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名城珍貴,往往因其歷史悠久,但建筑有其使用年限,面對新的時代需求,不拓展更新不行;一拓展更新就往往失了古韻,讓人痛心疾首。更別提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橫逸斜出,很不禮貌,破壞了整個城市的和諧。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負責精神,在城市建設中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文化和現實生活、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創造城市的和諧空間,迫切需要“總設計師”。
總設計師要做出好的設計,就要尊重城市的記憶系統,讓新變遷成為舊記憶的延續。每一代人來人往、歲月起伏、滄桑巨變,都會在城市肌理中留下印跡。而承載著三千年東方文化的北京舊城,記憶積淀尤其深厚。且不說舊街區、老字號、名人故居,就連最平常的石墩、瓦片,也可牽扯出時光深處的故事。若新城一建,就割裂城市文脈,那么消失的歷史將從何處尋找?我們的后代又憑什么建立對民族文化的認知?
延續城市記憶,便少不了城市符號的應用。這種應用,不是簡單的為所有的建筑戴上大屋檐、將棟梁漆成朱紅,而要將城市之“根”凝煉出來,以此尋求新舊建筑的有機融合、有機更新。吳良鏞老先生說,“有機更新,就好像一個人衣服破了打塊補丁。其實,只要精心縫補,即使陳了,是百衲衣,也不失其美麗。”由他領頭設計的北京菊兒胡同改造,不僅保留了“庭院深深”的四合院“符號”,而且9米限高之下,二三層小樓錯落有致、大氣嚴整,堪稱舊城改造上一份“人文尺度”的樣板。
有益的探索在進行,保護的要求已明確,但現實依然嚴峻,城市建設“設計師”擔子相當沉重。突破種種藩籬,以城市文脈和傳承規律為師,恐怕是設計師們努力的方向。讓每處建筑都少些任性、多些尊重,我們的家就會少些受傷、多些美麗。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廣東珠海:將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日前,《珠海經濟特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筑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昨日起實施。珠海市法制局和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辦法亮點、背景、意義等作了解【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