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灣:濕地生態保護任重道遠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濕地生態系統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威脅。專家認為,目前在欽州灣,對濕地生態破壞最嚴重的活動依次為規模龐大的圍海造陸、非法電魚炸魚等暴力捕撈,以及日漸明顯的環境污染。
圍海造陸殃及濕地
“以前兩岸長滿紅樹林,我們就在里面捕魚養殖,還有好多人過來拍照,很漂亮的!”回憶起以前的景象,欽州市欽南區尖山鎮沙井村的村民仍很陶醉。
記者在沙井村旁的茅尾海上看到,靠近村子的岸邊修筑起了堤岸,沿岸是一整片人工沙灘。“這邊的紅樹林已經被砍掉了,只剩那一點點樹頭了。”村民告訴記者,這里也將被填平。
而在對岸,仍然能夠看到一大片蔥郁茂盛的紅樹林,但就在靠近陸地的一側,正在進行圍海吹填項目。一片金黃的沙地在紅樹林旁邊,顯得特別刺眼。
位于三娘灣旅游管理區大環漁村旁,填海的泥頭車不停穿梭,漁民王女士靜靜地看著,昔日捕魚、挖沙蟲、挖螺的海灘,已經埋沒在層層泥沙里。
“這里有大約兩萬失地失海的農民、漁民,他們為欽州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犧牲。”欽州港經濟開發區的一名工作人員這樣感慨道。在欽州,像月亮灣景區這樣圍海造陸的現象并不少見,從而導致的是漁民們傳統生存空間的消失,隨之消失的還有一整片的濕地生態系統。
“千萬年形成的濕地生態系統不僅僅是孕育大蠔、青蟹等多種海洋生物的‘幼兒園’,同時也能夠調節氣候,并具有凈化海水的功能。”欽州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博士梁銘忠認為,大面積的圍海造陸不可避免地對濕地造成一定破壞,而一旦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將難以挽回。
“當然這些影響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年后才會慢慢顯現,所以容易遭到人們的忽視。”有關人士認為,當前欽州走在中國對接東盟的前沿,發展大港口、大工業需要向海要地是經濟發展的需求。如今欽州港口工業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發展與濕地保護該如何平衡,也是政府應該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柴達木生態保護與治理規劃出臺
12日,記者從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獲悉: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柴達木地區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2018【詳細】
江西公布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
江西省林業廳30日對外公布該省2016年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大數據。2016年全省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本次評估結果與2011年評估結果比較,僅森林的生態效益就增加了1863.22億元,增幅23%【詳細】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在旅游發展與生態保護間尋找平衡
微風吹過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悠悠白云下,澄澈的湖水反射出碧藍的光。正值國慶假期,四川瀘沽湖景區游人如織。走婚橋附近的水面上,清潔工顏永和正劃著豬槽船,手持長柄漏網撈腐草。這位摩梭老人每天都要三次清理湖面,他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