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上鋪“海綿”地下建“管廊”(圖)
什么是海綿城市?
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怎么建海綿城市?
合理建設一些公園、草坪和人工蓄水池等設施,在城市地面硬化中采用一些透水鋪裝材料,并增加城市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等可透水地面。
一個資源按800萬人口配置的特大城市,將如何應對一系列隨之而來的大城市病?成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日,記者從成都市規劃局獲悉,在日前披露的“成都2015規劃工作重點”中,成都明確將指導天府新區做好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規劃編制,力爭納入住建部試點城市。若成功納入全國試點,不僅可獲得每年5億元專項補貼,更將為治理城市內澇和“馬路拉鏈”等大城市病開出一劑良方。
特大城市面臨的困境,位列關注熱點的還有交通及環境問題。“成都2015年規劃工作重點”提出在市域內規劃“5環24射”快速路網、“2環17射”地鐵網和“1環4射9片區”有軌電車線網,實現地鐵與有軌電車規劃里程達到兩個“1000公里”。此外,還提出構建“兩環兩山、兩網六片”全域生態格局,并將配合相關部門確定30個“郵票綠地”和“袖珍廣場”點位,規劃了11條、1117公里市級骨干綠道,改善中心城區生態環境。
天府新區規劃
地上海綿吸水蓄水避免城市內澇
每年到了夏季汛期,不少城市都會陷入內澇窘境。成都日前首提建設“海綿城市”,應對城鎮化進程中繞不開的難題。
海綿城市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這是近年來國家在城市建設中大力倡導的新模式。
如何建海綿城市?規劃專家介紹,所謂“海綿城市”規劃,實質是保護好河塘溝渠濕地等城市內原有的自然水系,維持好自然水系的水文功能,合理建設一些公園、草坪和人工蓄水池等設施,在城市地面硬化中采用一些透水鋪裝材料,并增加城市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等可透水地面。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