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植入城建讓城市不再千城一面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成果的集大成者和綜合呈現實體。重視城市的發展,為城市空間注入人文藝術意趣,營造優美環境,是促進人的發展和創新能力必不可缺的因素。然而,現在的不少城市,到處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樓,毫無特色。
“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城市公共藝術,并且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百分比藝術’成為20多個城市規劃的法規。”王繡介紹說,所謂百分比藝術是指在公共建筑上,須將工程費的一部分用于美術作品。法國、日本則是將城市建筑工程費用的1%~3%用于城市藝術創作。
在她看來,雖然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也將城市環境建筑藝術的創作理念引入城市建設,并在部分城市、部分地區得到實施,但地區發展并不均衡。
為此,她建議,政府應推進中國城市公共藝術的創新發展和繁榮,同時,成立相應的組織或各類基金,以政府為指導,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城市文化藝術的創作和建設。
王繡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忘稱贊東方今報再次推出的兩會讀本——“E貿易啟示錄”,“這份特刊看著很像雜志,版式設計也很有特色,翻開整個特刊有點像小學生看的‘看圖識字’,每個版都簡明扼要,并且很有藝術性”。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