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最近審議并通過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必須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群眾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核心。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是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逐步把生態文明建設藍圖變為現實的重要保障。
要將生態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目前,我國尚未確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尤其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指導地位。這就需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基本原理,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體系武裝全黨,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系統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體系;深入研究解決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新課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把建設生態文明成功經驗上升為理論。將生態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充分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體系。開展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及其中國化普及宣傳教育,加強和改進學校生態文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礎上,創建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學,并廣泛開展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教育。
要將生態文明滲入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點內容。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理想信念,從最初的四個現代化到后來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再到如今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從生態文明是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領域到生態文明是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再到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新格局,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開放特征。當前,我國人民不僅盼望經濟富強夢,更迫切渴望美麗中國夢,從過去盼望溫飽到如今渴望環保。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夢、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共同理想。我們必須廣泛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理想、生態文明國情、生態文明形勢、生態文明政策、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等教育,幫助人民群眾樹立進一步美麗中國夢的共同理想,為我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要將生態文明融入民族與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生態文明融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弘揚生態民族精神和生態時代精神。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是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但長期以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愛國主義中沒有得到很好體現。愛國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生態安全成為國家安全新內涵的今天,愛國主義理應加入生態文明內容,積極投身于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當前愛國主義的重要表現。時代精神是一個社會最新的精神氣質和精神風貌的綜合體現。21世紀被稱為生態文明的時代,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就是其時代精神。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樹立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是實現美麗中國夢的根本動力。我們要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時代精神教育,引導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解放思想,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
要將生態文明植入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道德是道德的重要類型,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樹立并踐行生態榮辱觀。在“八榮八恥”榮辱觀中,已經蘊含豐富的生態道德要求:熱愛祖國,包括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服務人民,包括服務和滿足人民的生態需要;崇尚科學,包括崇尚生態科學和技術;辛勤勞動,包括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辛勤勞動;團結互助,包括推己及物不損害自然;艱苦奮斗,包括節約生產與綠色消費;遵紀守法,包括遵守生態紀律與法律等。生態文明植入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榮辱觀,這是社會主義榮辱觀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彰顯,是對人們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行為方式榮與恥的判斷。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個更為突出的要求,應該是提出并踐行以愛護資源環境為榮、以破壞資源環境為恥。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榮辱觀,必須在社會各界廣泛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和生態法制教育。
要將生態文明納入核心價值觀。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相關,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要為核心價值觀注入生態文明新元素。要將生態文明納入核心價值觀中,形成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具體而言,我們要大力倡導生態富強、生態民主、生態文明、生態和諧等國家價值觀,建設生態型國家。要大力倡導生態自由、生態平等、生態公平、生態法治等社會價值觀,建立生態型社會。要大力倡導生態愛國、生態敬業、生態誠信、生態友善等個人價值觀,培養生態型公民。生態文明核心價值觀回答了我們應該建設一個什么樣國家、什么樣社會、什么樣公民等問題,將為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夢、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提高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