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15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出臺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西安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西安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2015年)》,《方案》就加快棚戶區改造,加大公共交通建設力度,加大城鄉供水設施建設改造,推進“氣化西安”工程等工作進行了部署。
城改
啟動20個棚戶區改造項目
制定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計劃,完成農業轉移人口任務。其中新城區0.60萬,蓮湖區0.30萬,灞橋區2.30萬,未央區2.50萬,雁塔區3.00萬,閻良區1.50萬,臨潼區4.30萬,長安區5.00萬,高陵縣3.30萬,周至縣1.00萬,戶縣3.20萬,藍田縣3.00萬。
加快棚戶區改造,年計劃總投資61億元,啟動12個集體土地棚改項目,投資51億元;啟動8個國有土地棚改項目,投資10億元;年內完成20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征收任務,確保安置房新開工面積60萬平方米,保障1.9萬人的回遷安置和農轉居工作。
交通
年底確保地鐵三號線長軌貫通
以軌道交通為重點,加大公共交通建設力度,年底確保地鐵三號線實現長軌貫通,全年完成投資80.48億元。強化公共交通服務功能,各區縣及開發區嚴格執行停車配建新標準,全年開工新建公共停車位20000個,新投放公共自行車10000輛,新建成公共自行車服務站300個,形成較為完整的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大力普及公共交通出行,實現萬人擁有公交車達到18標臺,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45%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含軌道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4.2%。
供水
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
加大城鄉供水設施建設改造力度,持續推進引漢濟渭等重大水利工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再生水利用及供水設施建設改造工程,全年改造老化供水管網15公里,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實現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7%以上。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達到9.3m/km2,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4.5%;實現縣城污水設施全覆蓋,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80%,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到40%以上。
供熱
新建城區供熱設施全覆蓋
推進“氣化西安”工程和多種模式供熱試點工作,實施熱力管網工程、朝陽門供熱項目、西安北聯供熱項目、雁東天然氣鍋爐項目,增強供熱保障能力,實現新建城區供熱設施的全覆蓋。力爭全年新增燃氣用戶20萬戶,年底燃氣普及率達到100%。
推進“八水潤西安”工程,以斗門水庫、李家河水庫、渭河西安段治理、浐河上游段以及石川河綜合治理、涇渭濕地、灞渭橋濕地、太平湖、浐灞廣運潭公園等項目為重點,全年要實現投資20億元。拓展城鄉綠色福利空間,完成北客站周邊配套市政道路綠化等70項城市綠化工程。實施幸福林帶、紅光公園、文景山公園、尚稷公園、木塔寺公園二期、廣運潭公園、航天城文化生態園和60個綠地廣場建設。
保障
進城落戶農村居民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規范和落實保障房制度,把進城落戶農村居民納入住房保障范圍,將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租賃型保障房保障范圍,引導鼓勵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企業利用自有土地投資建設租賃型保障性住房。2015年新開工保障房4萬套,完成投資51億元,提供保障房房源3萬套,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到23%,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4.8平方米。
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完成15所幼兒園建設,公辦幼兒園占比達到36%;保障符合條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在3家醫院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20%鄉鎮的衛生院達到國家標準,建成100個標準化示范村衛生室,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千人口醫生數不小于3.03人。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藝術介入城市空間需優先提升審美水準
近年來,雕塑以藝術展、藝術節和主題公園的形式介入公共環境,并從一線城市逐漸過渡到二、三線城市,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現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對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紀80【詳細】
成都: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近日,作為成都市構建【詳細】
新型城鎮化等將成政府投融資主要方向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詳細】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西安給出這樣的方案
在全市范圍內,力爭用3年時間,充分發掘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緩解停車難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環境,初步形成平戰結合、相互連接的城市地下空間體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