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正在調研
上周末,中科院等部門聯合舉辦“土壤與生態環境安全——國際土壤年在中國”主題論壇,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透露,環保部將配合全國人大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調研、修改和論證等立法工作。根據前期研究,中國擬爭取利用6到7年時間,使土壤污染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根據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出現“大米鎘超標”“毒地開發”等土壤污染危害事件,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只是在環境保護等現行相關法律中有一些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則要求或規定。”李干杰坦言,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刻不容緩。他表示,要通過立法,落實各級政府對本轄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負總責,明確企業治理污染、保護土壤環境和土壤修復的主體責任。“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將土壤污染治理作為企業的法定義務寫進法律條款,確保企業治理土壤污染的資金投入。”
編輯:jiym
相關閱讀
國務院: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將終身追責
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國務院昨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其中明確: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焦化等行業企業。【詳細】
環保部負責人解讀《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戰略部署,《土十條》的編制具有哪些特點,其出臺將從哪些方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土壤治理和修復產業將迎來哪些機遇……就相關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詳細】
"土十條":環保部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在12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農業部和環境保護部共同主辦的“土壤與生態環境安全——國際土壤年在中國”高層論壇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透露,環保部會同相關部門編制的這一行動計劃,已經基本成型,并向國務院匯報,等待審批通過。【詳細】
城市土壤對園林植物的影響及土壤修復
高樓的樹立、工廠的建設使得城區土壤的自然性狀發生了改變,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土壤,從而對栽植在這一獨特土壤上的園林植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