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機更新:藍圖很美好,道路還很長
10月13日,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劉民正在研究手里的一個舊城改造項目,參與商討的,還有研究院剛剛成立的“城市有機更新改造”業務工作組組長陳科——這是工作組成立之后接到的第一個項目,他們希望能做成“典范”。
什么是城市有機更新?“有機更新”的成都將迎來什么變化?
讓城市實現“有機代謝”
什么是城市有機更新?著名建筑學家吳良鏞有一個經典解釋:城市是一個有生命的機體,需要像細胞一樣新陳代謝,而不是生硬替換。
另一種更加具體的解釋為:對城市中已不適應一體化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發展和繁榮。主要包括對建筑物等客觀實體的改造,以及對各種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視覺環境、游憩環境等的改造與延續。“改造和延續,是‘有機’的核心,而不是很多改造項目中的推倒重來。”劉民說。
在劉民看來,我國一直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狀態之下,快速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推倒重來的方式,能在短期內見到不錯的經濟效益,但對歷史沉淀的表達,完全沒有了。”“如果不進行有機更新,就相當于城市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長遠來看,得不償失。”陳科也表示,社會的載體就是城市,所有的交通問題、就業問題、環境問題,都是違反城市的自然規律造成的。
此次成立的“城市有機更新改造”業務工作組共有30余人,涵蓋了研究院下屬新型城鎮化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綠色建筑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的專業人才,在古鎮保護、綠色建筑設計、場鎮改造中有著豐富經驗。“他們對改造區域的歷史、人文、產業等現狀有著準確的了解,對區域未來也有準確定位。”陳科認為,人才是讓成都實現有機更新的重要條件。
甲方理念還需改變
想法有了,人才有了,但這條“有機更新”的路卻任重道遠。
“就目前的情況看,很多甲方還比較急功近利,想要盡快見到更多的經濟效益。要真正打造一個完全采用有機更新理念的舊城改造項目,還很難。”陳科說。
同時,由于有機改造需要在原有的載體框架下,綜合考慮生態、文化、視覺等方面,進行保護性修繕,相比“推倒重來”而言成本更高,也讓不少甲方望而卻步。
在陳科看來,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逐漸改變甲方和政府對舊城改造的理念。“一個項目不能全部有機更新,那我們就盡量爭取部分有機更新,慢慢讓他們適應和明白這么做的好處。”
“我們手里面的部分政府項目已經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劉民表示,希望在5年內實施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機更新項目,把這一理念推廣出去。
另外,他還希望民營企業在有機更新的項目上能夠得到一些支持。“因為經濟效益的問題,很多民營企業都退出了這個板塊,希望政策上能對他們有所幫扶,讓民營資本的力量也投入到這個板塊中來。”
對于未來有機更新項目的發展,陳科保持樂觀態度。“隨著建筑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未來的建筑將更具可變性,這些建筑在若干年后需要有機更新的話,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系統推進城市更新
19日,《城鎮創新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認為,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城市更新面臨配套政策、機制和模式不健全等挑戰,各地應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