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已建7個湖泊濕地 2020年將建成"環城生態區"
昨日下午,成都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堅持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舉行。
成都市環保局副局長張軍說,今年1-11月,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7天,且無嚴重污染天氣;1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PM10、PM2.5分別下降了17.6%和10.7%,達標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天。
成都市城管委機關黨委書記范國剛表示,規劃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將是明年重點工作。要建成投運萬興環保發電廠項目,大力推進隆豐、寶林環保發電廠項目建設,在2018年實現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建成中心城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項目(二期),新增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300噸,實現中心城區餐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餐廚垃圾規范統一收運、集中無害化處理;完成成都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擴建項目,新增醫療廢物日處置能力60噸,實現日處置能力120噸;實現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項目新增居民3萬戶,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
此外,2016年成都中心城區每個區要補建25座公廁,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轉運站5座、啟動建設6座。
成都市建委副主任屈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成都將全面建成環城生態區。據了解,環城生態區規劃總規模187.15平方公里,具備生態保護、水資源調蓄、休閑運動、文化景觀、城市應急避難五大功能,區域內包括了錦城湖、江安湖水庫等六個湖區水庫以及八片水生作物區。環城生態區建設測算總投資約1500億元,計劃2020年全面建成。
目前成都已建成錦城湖、青龍湖一期、白鷺灣生態濕地等7個湖泊濕地。青龍湖一期工程現已對市民開放。該區域是鳥類優質棲息場所,連續多年來記錄野生鳥類200多種,還種植了紅楓等觀花彩葉喬木,將打造成為成都市民春賞櫻花、秋觀楓葉的最佳場所。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