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三大現實意義
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和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草原作為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在供氧固碳、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局部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今天,草原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貫徹黨中央“五位一體”戰略部署、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實現牧區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一定要抓緊抓好、抓實抓細,讓黨中央放心,讓廣大牧民滿意。
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維護民族團結的有力支撐。我國西北、西南部邊疆地區大多被草原覆蓋,是草原補獎政策主要實施區域,也是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當地牧民增收能力普遍較弱,貧困人口相對集中。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既能使少數民族牧民持續感受到黨中央的關懷和重視,加快邊疆貧困人口脫貧步伐,也能給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組織群眾和號召群眾提供有力抓手,有利于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要從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打贏扶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鞏固第一輪成果、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草原生態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其恢復起來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目前,我國草原生態相對脆弱的總體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整體發展趨勢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生態恢復和保護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同時,我國大部分牧區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生產方式落后,農牧民增收能力不強,任何松懈都有可能削弱過去五年的政策成果,影響國家生態安全和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啟動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能夠進一步提高牧民生態保護意識,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對于鞏固第一輪政策成果,加快牧區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編輯:xiongsiyan
相關閱讀
柴達木生態保護與治理規劃出臺
12日,記者從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獲悉: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柴達木地區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2018【詳細】
在旅游發展與生態保護間尋找平衡
微風吹過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悠悠白云下,澄澈的湖水反射出碧藍的光。正值國慶假期,四川瀘沽湖景區游人如織。走婚橋附近的水面上,清潔工顏永和正劃著豬槽船,手持長柄漏網撈腐草。這位摩梭老人每天都要三次清理湖面,他說,"【詳細】
甘肅探索建立多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記者日前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我省將以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抓手,將生態保護補償與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有機結合,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詳細】
四川退耕還林18年 山綠了農戶腰包鼓了
持續高溫讓樹上的核桃果皮加速變黃,還有幾天,這些果子就將變成現錢。想到這些,巴中市通江縣諾水鎮諾水村村民彭從興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以目前的長勢來看,每畝核桃產值將超過5000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