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全城構建長江綠色生態廊道
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生態區位敏感。去年以來,全市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的重要講話為指引,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逐步構建起覆蓋長江兩岸的綠色生態廊道,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雛形已顯。
在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我市劃定6300萬畝林地、5600萬畝森林和310萬畝濕地生態紅線,并逐一落實到山頭、地塊和圖斑,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和差別化管理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落實4505萬畝公益林管護責任,對300萬戶林農直補兌現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金20.1億元,兌付率達99%;構建起以21個市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4個市級以上濕地公園、88個市級以上森林公園、72個國有林場為骨架的生態保護體系,使9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同時,我市大力實施三峽后續植被恢復等項目,消滅長江兩岸綠化“天窗”和“斷檔”,制定了長江兩岸生態林管護辦法,鞏固長江綠化成果,三峽庫區22個區縣累計實施營造林334萬畝,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到49%,構建起覆蓋長江兩岸沿線的綠色生態廊道。我市還針對渝東北和渝東南石漠化嚴重程度高、面積大,繼續在10個石漠化重點區縣開展治理,規劃“十三五”期間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積150萬畝。
在抓好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基礎上,我市還把發展林業產業作為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支撐和綠色富民的基礎工程,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木本油料、筍竹、中藥材、林下經濟等特色林業產業,充分發揮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優勢,森林旅游達到7100萬人次,實現收入112億元,林業總產值達到742億元。全市設立44個負氧離子固定監測點,區縣實現全覆蓋,全市空氣負氧離子平均值達到1128個/cm3。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鄭州建成生態廊道3600多公里
記者6月26日從鄭州市林業局獲悉,省會鄭州生態廊道建設初見成效,已建成林業生態廊道3600多公里,新建及提升綠化面積2.8億平方米,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詳細】
重慶大巴山發現大面積野生珙桐群落
植物學專家日前在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大面積野生珙桐群落。這也是城口縣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首次發現大面積野生珙桐群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