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坐標系”推進中國環保
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11日在兩會新聞中心出席記者會,詳解中國在空氣、土壤、水等多個領域的治污思路。一年前,從清華大學校長調任環保部部長剛滿一周的陳吉寧也曾來到這里。相比于當時“還在熟悉情況,適應新工作”的表態,這位學者部長此番引入五個“坐標系”,詳述了其推進中國環保工作整體思路。
發展坐標系:環境—經濟
陳吉寧當天構建了一個橫坐標是環保、縱坐標是經濟發展的“環境—經濟”坐標系。
他強調,環保工作的核心,就是推動形成一個內生機制,讓各地發展能從“經濟好環保差”、“經濟差環保好”的二、四象限,進入經濟環保雙優的“第一象限”,而不要掉入經濟環境雙輸的“第三象限”。
陳吉寧指出,雖然越來越多的地區、企業落在“第一象限”,但更多的仍處在經濟好、環保不足的“第二象限”。
評價坐標系:國內—國外
中國治霾做得如何?陳吉寧透露,他把最近幾年中國PM2.5降低的情況和世界各國在這樣一個時期降低的情況做了一個對比,“我可以坦率告訴大家,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之中,在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取得這樣的進步是很少有的”。
中國治霾前景如何?陳吉寧用治理酸雨的進程做了推測。他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國30%左右的面積受到酸雨影響,今天這一數據已回落到8.8%左右,“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比他們解決得早,比他們解決得好。我相信,霧霾的治理我們也會做得好,我們的發展也會更綠色”。
治理坐標系:總量—容量
對于中國污染的治理,陳吉寧按照總量和容量的“坐標系”劃分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污染物排放量超過容量,再大努力也只有小效果;第二階段,總量得到控制,環境好轉,但會在風速、濕度、降雨等影響下出現波動;第三階段,污染排放繼續減少,環境不再受外部因素影響。
陳吉寧表示,目前中國大氣治理正在由第二個階段走向第三個階段。
成本坐標系:官員—企業
要解決環境這樣一個“外部性”問題,讓污染的成本真實體現出來也是一個重要思路。
成本調整首先鎖定那些“關心GDP卻忽視環保”的官員。陳吉寧透露,環保部過去一年已公開約談了15個市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有力推動了地方政府環保責任的落實。
對于企業來說,污染成本提升對于落實環保責任效果更為明顯。他表示,2015年,各級環保部門罰款達42.5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增長了34%。此外,全國人大正在起草環境保護稅法,核心的目的是鼓勵企業少排污染物,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監管坐標系:引援—挖潛
如何提升監督的力度也是陳吉寧考量的內容。他坦言,目前,環保部門面臨壓力層層衰減,越到基層責任越不清楚、責任越不落實的局面。為解決該問題,中國已開始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力爭在2018年本屆政府換屆之前完成這項改革”。
在內部挖潛的同時,陳吉寧還將更多引入公眾力量,作為“外援”來加強環境監督的力度。他透露,環保部將配合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推動公益訴訟,讓污染排放者、污染者不僅僅受到行政處罰,還要付出環境損害賠償,使環境受害者得到賠償。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三代造林人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斗,讓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也獲得世界贊譽。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詳細】
雄安新區規劃已有雛形 土地制度或由批租制改年租制
“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建設,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在2017中國城市百人論壇上透露,雄安新區規劃的原則是水城相融、藍綠互映的生態宜居之城,總體規劃將于一段時間后提交中央審議。【詳細】
2016我國治污“三大戰役”戰績如何?
2016年,我國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三大戰役”戰績如何?今年將怎樣繼續發力,換來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詳細】
建筑垃圾成為兩會焦點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近年來迅猛發展,由此不可避免地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和拆除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副產物。數量龐大的建筑垃圾何去何從已經成為關注的焦點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