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澳大利亞悉尼公園水資源再利用項目
悉尼公園前身是工業遺留和垃圾填埋場,經過近20年的努力改造,變成了占地44公頃的公園。項目位于悉尼港大橋的西南方向7.5公里處對促進悉尼東南部的社區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項目背景
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早期的“千年干旱”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期。悉尼必須從偏遠的河流水域引水才能維持其城市的供給,這場旱災持續到2012年才結束。
為了滿足城市未來的發展,悉尼推出了“分散水資源控制計劃”(2012-2030)。該計劃是2012-2030悉尼可持續發展規劃的一部分,即通過建造雨水花園、灌溉系統、暴雨循環利用系統和選擇合適的樹種等多種途徑降低雨水的地表徑流,最大量蓄積和再利用這些水資源。
悉尼公園水資源再利用項目是該計劃的一個部分,也是澳大利亞至今為止最大的環境計劃,旨在2030年前減少10%的城市飲用水需求。該項目是由草坪設計工作室和環境合作伙伴(Turf Design Studio & Environmental Partnership)共同設計完成的。這一設計是設計團隊內跨學科(設計、藝術、科學和生態)的設計組之間協作的結果。該設計建成后能滿足水景和水生態所需水資源的再利用,并且成為公園中令人興奮的新景觀。
如上圖,一個分支的低合金高強度鋼高架橋將水引流到生物滯留池,水在這里被凈化并排放到Guwali濕地。水利用計劃每年平均能處理并再利用暴雨量2.21億加侖。處理的雨水來自含污染物的水井、5000平方米的生物滯留系統、濕地和現存的池塘。494英畝上游流域的未處理雨水之前是流入Munni通道,而后聚集到亞歷山大運河,最終在植物灣匯入海洋。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東方園林PPP模式案例分析
東方園林一直積極探索金融創新方式,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金融團隊,探討如何充分挖掘利用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和公司在業務活動中的實力,構建穩健有效的金融平臺。【詳細】
日本大師隈研吾清華談建筑與自然融合
2017年3月10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住區》雜志承辦,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加拿大西岸置業集團聯合主辦的"以小見大油然而生--隈研吾北京之行"講座在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舉行,來自各大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及社會各界共400余人參加,聆聽大師的精彩報告并進行學術交流。【詳細】
中國十佳生態景觀案例
第一景觀網聯合建筑中國俱樂部、《景觀實錄》雜志共同評選出對社會環境做出杰出貢獻的“ELA生態景觀獎”十佳案例,以城市的生態性為理念,提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詳細】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方法論和案例
智慧城市建設思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