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北半球高緯度地春季碳匯溫度響應機制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樸世龍及其合作團隊利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大氣CO2濃度觀測數據、遙感數據、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碳循環模型,并結合大氣傳輸模型,系統分析了過去30多年來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生態系統春季碳匯對溫度響應的動態變化及其機制。相關成果發布于《自然—氣候變化》。
西北半球高緯度陸地生態系統是一個巨大的碳匯,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前有學者指出,氣候變暖導致的植被春季物候期提前是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碳匯功能的重要機制。該觀點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可和廣泛應用。
樸世龍及其合作團隊的研究表明,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氣候變暖顯著促進生態系統春季碳匯。但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紀初這一現象卻顯著減弱,這主要是因為植被生產力對溫度變化的敏感程度下降,而非生態系統異養呼吸、海洋或大氣環流等其他因素變化導致。進一步研究表明,非生長季氣候變暖是植被生產力對溫度變化敏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樸世龍團隊早期研究發現植物休眠期溫度上升導致春季物候對溫度的敏感性下降。
該研究對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高寒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開展極危植物水松研究
日前,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極度瀕危植物水松綜合保護項目獲得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資助立項。該項目由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瑞江負責,將聯合越南與老撾共同保護該物種。【詳細】
劉延東考察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近日在云南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教育優先,加強健康保障,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的上學就業看病等民生問題,促進民族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富民、興邊【詳細】
劉延東考察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近日在云南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教育優先,加強健康保障,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的上學就業看病等民生問題,促進民族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富民、興邊【詳細】
中科院發現高寒植物果實期溫度變化反應相對穩定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汪詩平課題組及其合作者,發現與其他物候期相比,高寒植物果實期對增溫和降溫的反應相對穩定。相關成果發布于《生態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