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風貌的內涵及規劃建設的實現路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快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的目標任務,為新時期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業界深入探索城市特色風貌的理論與實踐賦予了時代命題。
城市特色風貌是城市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統一
城市特色風貌是指一個城市富有個性的外觀風格與形象,由獨具匠心的空間功能布局、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格色彩、因地制宜的環境綠化美化等三個基本要素所構成;三個要素之間有機聯系、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城市空間功能布局是城市特色風貌的基礎性要素,直接擔負的是城市的承載能力、使用功能和結構布局,同時也具有深層的審美功能;建筑風格色彩、環境綠化美化既要滿足人們視覺美好和內心欣賞的審美功能,同時也是城市空間功能的存在形式和表現形式。本質上說,城市特色風貌是實用性(功能性)與審美性(觀賞性)的統一。只講實用功能不顧審美效果是城市建設的單純功能主義(實用主義),脫離實用性而一味追求審美則是城市建設的唯美主義。
由單純追求實用功能到講究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符合城市風貌建設的歷史規律,標志著城市文明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城市風貌建設理念與實踐的歷史性轉變。我國的城市風貌建設正處于這樣的轉變中。對于我國正在建設和將要建設的許多城市來說,尤其要秉承科學的城市風貌理念,在設計和建設具有前瞻性的現代化城市空間功能的過程中,堅持歷史性與現代性相統一、整體性與結構性相統一、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則,突出建筑風格色彩和環境綠化美化建設。建筑風格色彩以賞心悅目、歷久彌新為追求,環境綠化美化以綠意盎然、開放共享為目標,對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老城區改擴建,其建筑(群)宜與原有風格色彩保持相近,適當擴大休閑、綠化空間,以鞏固和保持城市傳統風貌;而新城區建筑(群)外形則可選擇與老城相呼應、現代新穎的建筑(群)形態和建筑(群)外墻色彩(即與老城主色系元素適度銜接、色澤雅正、質地優良的外墻面材),以體現歷史傳承與現代城市的完美結合,達到賞心悅目的境界;環境綠化美化則可根據環境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綠化、水系模式和樹木(分常青、落葉類)與草坪品種并配之以噴灌系統,且在城市適度建設湖泊水系及人文景觀(包括雕塑),以塑造大氣精致的城市特色風貌。
當前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狀況考察
在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方面,古今中外不乏成功范例。縱觀我們國家城市發展歷史,自古就有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傳統,北京、西安、南京、麗江、紹興等古城杰作,無不彰顯出功能、風貌兼具的特征和先人們的智慧與靈性。改革開放近40年,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國城市建設速度空前加快,城市的承載力、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發生歷史性巨變,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長沙等眾多城市特色風貌建設效果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新時期城市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針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專門出臺《若干意見》,其中對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新的要求,標志城市特色風貌發展與功能布局并重思想的基本形成,中國氣派、民族特色城市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正視當前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與薄弱環節,主要包括:對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管理的認識尚淺、重視程度不高,加上財力基礎約束,重功能結構布局、輕特色風貌規劃建設在觀念意識、建設實踐中普遍存在,成為影響城市特色風貌形成與發展的首要因素;現有各級政府城市規劃審批職能注重對城市空間功能結構布局規劃的審查,而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管理的審批體制與標準體系、評價監管機制空缺或不具有剛性約束力,導致城市特色風貌規劃無依據、無標準,建設基本處于無序、自由生長狀態,不少城市缺乏特色、千城一面;有關城市特色風貌規劃設計的機構和專業人才隊伍短缺,設計能力嚴重不足,尤以市、縣更為突出,導致重功能布局、輕特色風貌設計,不少城市脫離傳統、標新立異。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管理的理論研究、人才培養也嚴重滯后。
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實現路徑
建立審批制度。城市特色風貌規劃需要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以從制度層面確保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在城市發展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的作用。在現有城市總體規劃審批制度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特色城市發展模式與經驗,擴充政府職能,建立和完善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審批、評價制度。
制定標準體系。要依據自然稟賦,制定因地制宜的風格色彩、綠化水系規劃指南,為政府審批機關和規劃設計機構提供標準依據。
提升設計能力。做好城市特色風貌規劃設計,關系到建設一個什么樣品質風格的城市以及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各類城市規劃設計機構要按照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的新要求新形勢,抓緊推動城市特色風貌規劃設計能力建設,轉變城市規劃設計觀念,適應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的時代要求,服務和支撐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的戰略需求。
加強基礎建設。要建立培訓制度,依據業務職能,由省級政府統一負責,建立省、市、縣城市特色風貌規劃管理、審批行政機關領導干部(包括分管副市〈縣〉長、規劃局負責人)、設計機構負責人培訓制度,對城市特色風貌建設相關制度規定、標準指南等進行專項培訓,以深化對城市特色風貌的認識、提高決策把關能力。要在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環境藝術等相關專業開設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管理類課程,以從根本上解決后繼有人的問題。還要開展理論研究,建立相關研究基地,支持開展城市特色風貌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以完善城市特色風貌理論與技術體系,為特色城市的深入發展提供基礎支撐。與此同時啟動《城市規劃法》的調研論證,適時將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建設納入法治軌道。
(作者單位: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河南理工大學基地)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