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的最獨特景觀之一,喀斯特地貌發育著特殊而又脆弱的陸地生態系統。喀斯特地貌面積占據著全球約15%的陸地面積,其中在亞洲熱帶及亞熱帶連片分布最為廣泛。中國及東南亞喀斯特地區植物多樣性豐富、特有性高,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而植物正是喀斯特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組成部分。但迄今為止,現有研究對中國及東南亞喀斯特地區植物多樣性的起源、形成與演化的理解相對匱乏。
經過廣泛調查取樣,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人員采用多基因片段重建了苦苣苔科報春苣苔屬近190個物種的系統發育關系和生物地理歷史,整合歷史氣候變化和物種形成模型,推測出全球溫度變化及東亞季風氣候對報春苣苔屬物種形成速率和進化歷史有顯著的影響。本研究首次量化地揭示了東亞季風氣候對植物物種形成的影響。研究結果為理解東亞季風氣候對該地區植物多樣性物種形成和演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框架,同時也為理解東亞地區生物多樣性的起源、形成及維持機制奠定了的理論基礎。
該項研究在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康明的指導下,由博士孔航輝、陳俊霖等人共同完成。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聯合基金重點項目(U1501211)和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中心(Y4ZK111B01)等的資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