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句話,理解最深刻的莫過于北方白犀牛了,在世僅剩 3 只,其中唯一的雄性年齡高達 45 歲(犀牛壽命大約 50 歲),已經 完全喪失了生育能力,晝夜被 40 人的警衛實彈守護。
這是“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的故事。
每當說起這個故事,諶良仲總是模糊了雙眼,他說“我們親眼見證著一個極度珍稀瀕危物種的滅絕倒計時。”
諶良仲是中國第一家國際野外科研志愿者機構 -- 守望地球的創始人和首席研究員。
過去的幾年里,守望地球派遣了 超過 2500 名 的野外科研志愿者,奔赴全球各地參與野外科考項目。
他們乘著因紐特人的一葉扁舟,漂行在 阿拉斯加 的育空河上,跨越北極圈,尋找北極氣候變暖的蹤跡。
在 非洲稀樹草原的東非大裂谷,他們細心的查看金合歡樹的生長狀況,以此估算其能供養的黑犀牛數量。
2017 年 第一場大雪 還沒結束,他們就出發了,只因牽掛頭一年出生的大熊貓寶寶如何度過寒冬。
額爾齊斯河源頭,青藏高原的泥炭濕地,中亞的熱帶森林,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
絲綢之路上的普氏野馬,喀斯特地貌的生態環境,阿爾泰山的生態和氣候變化,都牽掛在他們心頭。
守望地球的志愿者們來自各行各業。
有學生也有社會人士,他們利用休假時間為野外科研提供志愿服務,目前已經 累積超過了 10 萬個工作日。
和其他環境保護組織不同,守望地球始終強調的是“當科學家的粉絲,做野外科研志愿者”,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為保護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貢獻一些 綿薄之力。
讓他們心甘情愿的貢獻出自己的休假時間,自費飛到條件極度艱苦的野外科考第一線為科學家服務,一切都是源自于熱愛。
守望地球目前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就是拯救東非大裂谷瀕臨滅絕的黑犀牛。
在肯尼亞 OI Pejeta 黑犀牛保護區,守望地球是 中國唯一為保護區提供科研資助的野外科研志愿者機構。
每年守望地球都會派出 4 - 6 支科考隊奔赴東非大裂谷,從黑犀牛的 食物來源、和其他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行為、水源和取鹽地區等方方面面,對黑犀牛做全面的調研。
在黑犀牛的保護區,志愿者們還 建立起了一個犀牛公墓,來安葬被偷獵者盜殺的犀牛。
在他們的努力之下,當地保護區的黑犀牛數量已經 從 86 頭增加到了 113 頭,科研成果也被東非各國相關科研人員借鑒并學以致用。
但相比過去四十年,全球黑犀牛總數量從 65000 頭銳減至 2500 頭,保護黑犀牛的任務依舊艱巨。
偷獵者們會大肆使用直升機追蹤、獵殺犀牛,并快速逃離。
他們會趁犀牛尚未死亡時,用燃油鋸切割下帶有皮肉甚至是半張臉部的犀牛角,手段殘忍至極。
(上圖是被殺害的懷孕母犀)
母犀牛每 3 到 4 年才會生一只小犀牛,孕期長達 15 - 18 個月,幼犀出生后會跟隨母犀到下一只幼犀出生,獵殺者們常常會殘忍的把母犀和幼犀一起殺害。
據悉 “全球 80% 的犀牛貿易發生在中東、中國和越南,這個物種因為人類的貪念而瀕臨滅絕,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我們要學會珍惜”
在創辦守望地球之前,諶良仲其實已經從事 野外科研志愿者探險和戶外公益 30 多年了,在世界銀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美中環境基金會等組織都擔任過要職。
多年的工作中,諶良仲深深的感覺到 全球環境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同時也 希望公眾能更多的了解并參與到環境問題 中去。
所以當后來亞馬孫熱帶雨林生態監測項目、非洲稀樹草原拯救東非大裂谷的黑犀牛項目擺在面前的時候,諶良仲毫不猶豫的就加入了。
從2009 年 11 月起,諶良仲開始和中國國家地理合作,組織第一批科考隊奔赴考察;
2012 年守望地球正式成立;
2017 年,守望地球派出548 名 野外科研志愿者,支持了國內外16 個科考項目。
作為活動的組織方和科考隊的領隊,諶良仲在過去的幾年中 始終堅持在戶外考察第一線上,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科考隊員奔赴世界上各個最艱苦的地方進行進行環境考察和監測活動。
不過在采訪中,諶良仲更愿意提起的還是科學家。
“我們組織志愿者去,每次也就是兩三個星期,有的時候甚至一個星期多點,人家常年堅守在那個地方,幾十年如一日,忍受著艱苦的條件,一點一滴的踏實工作,我們只是盡我們自己所能夠做的一點幫助”
此外青少年志愿者們的表現,也讓諶良仲非常的欣喜 “ 我們的青少年在野外表現得這么好,他們熱愛大自然,他們在總結會上能說出來 ’擔當’ 這個詞,我對我們中國的未來非常有信心。”
過去幾年中,守望地球所支持的野外科研項目,在國際上也獲得了廣泛的認同。
世界上 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 的全球性非營利環保機構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吸收守望地球為成員單位
日本 NHK 電臺對守望地球進行了長達 12 分鐘的專訪
秘魯外交部長作為守望地球志愿者進行了 2 周的科研項目 ……
不過最讓諶良仲自豪的還是守望地球 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
“中國在過去的 40 年里富起來了,很多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就是買買買。
但沒有想到,有這么一批中國人,在地球上常人難以到達的地方,克服各種困難,默默無聞的做著一些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
他們特別感動,對我們豎起大拇指,說從此對中國人刮目相看。”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