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地球上的有效能量并釋放氧氣,維系著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系統的生存。沒有植物,就沒有絢麗多彩的生命世界,也就沒有人類的社會活動。保護植物,其實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亞洲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生物具有突出的獨特性和很高的保護價值。然而,這座天然寶庫卻面臨著威脅,珊瑚礁的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尋常的洪澇、持續的干旱……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都有人類過度開發和干擾的痕跡,也影響著生物多樣性的存在。自然運行是相互關聯的,從系統中的各類生命到整個生態系統,所有生命組成了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事實已為人類敲響警鐘。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已經在行動。中國政府發布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法律,實施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和計劃,開展物種普查,建設自然保護區網絡,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納入土地規劃和政績考核,逐步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機制,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開展一系列合作項目……這些努力都在修復著我們的大自然,恢復著生物的多樣性。
植物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環境變好了,最直觀的反應之一表現在植物分布上。近年來,中國一些地區相繼出現以前未發現的物種。比如北京市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北京水毛茛。它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需達到二類水,相當于飲用水級別。如果水質惡化,北京水毛茛就會逐步消失。這幾年,調查人員不斷發現北京水毛茛的“蹤影”,這說明適宜它生長的環境逐漸變多,水質改善。
要想徹底恢復生態,今后還得正視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問題。要發展,必然離不開資源,要資源,生物多樣性就會受到影響。如何實現發展與保護共贏,正是我們今天探索和實踐的課題。當下,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以敬畏之心對待自然,懷著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從長遠角度出發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這項工作任重道遠,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