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城市病” 鄭州市開出“雙修藥方”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等的有效手段,鄭州市“雙修”工作已敲定。市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鄭州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方案》,今年起,鄭州市將同步推進“雙修”,總體利用3~5年的時間,逐步實施完成“雙修”工作。
生態修復
年底前消除80%以上的城區易澇點
按照《方案》,在山體修復方面,加強對城市山體自然風貌的保護,嚴禁在生態敏感區域開山采石、破山修路、劈山造城。
水生態修復方面,2018年底前各縣(市、區)、開發區全部建成規范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市內五區、上街區及開發區建成區內全面消除水體黑臭現象,縣(市)基本完成城市黑臭水體的截污納管和排污口整治工作。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新區、新建項目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舊城區要結合舊城改造、積水點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海綿化改造。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補短板三年行動,加快實施內澇積水點整治,年底前,消除80%以上的易澇點。
加快生態綠地建設。年底前,市內五區、上街區新增綠地1000萬平方米以上,縣(市)新增綠地210萬平方米;完成生態廊道、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等年度建設任務,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綜合性公園47個。
總體計劃
今年同步推進“雙修”工作3~5年逐步實施完成
按照《鄭州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方案》從2018年開始,鄭州市將同步推進“雙修”,總體利用3~5年時間,逐步實施完成“雙修”工作。今年6月底前,完成鄭州市和各縣(市、區)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專項規劃編制,各縣(市、區)、開發區以此為依據制定實施計劃,謀劃一批有實效、有影響、可示范的“雙修”項目,全部納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庫,同步開工建設;年底前,總結建設經驗,完善設計方法,探索保障機制,2019年全面推廣。
至2020年,通過市、縣兩級的共同努力,城市“雙修”工作初見成效,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明顯改善,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城市特色風貌凸顯。
(中國風景園林網摘編)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安徽淮北:城市雙修讓煤城變美城
淮北市因煤而建,建市以來為國家貢獻了10億多噸煤、200億度電,但也面臨著資源瀕臨枯竭、經濟結構單一、生態環境破壞等現實問題。煤灰遍地、粉塵飛揚,采煤塌陷吞噬了大量良田,群眾對修復生態環境有著強烈的期盼。隨著【詳細】
城市雙修:精雕細琢提升城市品質
8月17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消息,對棚戶區改造項目制定新規,對樓體高度、外形、色彩等多方面進行了細致規定,這意味著今后鄭州市包括老舊小區、城中村、合村并城在內的所有棚戶區改造的居民小區都將提高【詳細】
劉怡:城市雙修中“見縫插針”式的生態修復
3月24日上午,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分論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