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城市雙修讓煤城變美城
淮北市因煤而建,建市以來為國家貢獻了10億多噸煤、200億度電,但也面臨著資源瀕臨枯竭、經濟結構單一、生態環境破壞等現實問題。煤灰遍地、粉塵飛揚,采煤塌陷吞噬了大量良田,群眾對修復生態環境有著強烈的期盼。隨著淮北市“城市雙修”試點工作不斷推進,這里山清水秀充滿靈氣的生態環境,已經顛覆了人們對煤炭城市“灰蒙蒙”的印象。一年多來,淮北市做活“山、水、綠”的文章,加快生態建設,塑造清雅城市,宜居、宜業、宜游環境得到不斷提升,這座煤炭烏金城市已經蝶變為生態綠金美城。
楊莊礦曾經坍陷區
經驗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淮北市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全面推進 “城市雙修”試點工作,實施荒山綠化、整治采煤沉陷區,推動還水于自然,打造移步皆景的城市綠地,使“煤城”蛻變為“美城”。
經驗二:在石質山上植樹造林。
淮北市境內的石質山,巖石裸露面積達60%,被公認為非宜林荒山。廣大干群發揚 “愚公移山”精神,獨創“七步造林法”,為20萬畝石質山披上了綠裝,不僅摘取了“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的桂冠,還獲得安徽省唯一“石質山造林突出貢獻獎”。
石質山綠化
經驗三:開展沉陷區治理。
淮北市開展 “城市雙修”試點工作以來,持續進行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治理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4000公頃的采煤沉陷區得以治理修復。已經打造了南湖、綠金湖、東湖等一批生態公園和景觀帶,即將開展朔西湖、古月湖、乾隆湖、洪莊湖塌陷區的生態修復和景觀塑造工程。加大資金投入,豐富水文景觀,增設親水設施,增強吸水、蓄水等生態調節功能,在主城區內形成100.2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帶,其中湖泊濕地面積占比超過56%?;幢笔羞€充分利用城市自然的山體水系、路網,通過規劃定綠、建園添綠、沿路選綠、挖潛增綠等方式,做到建一片、綠一片,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72平方米。
南湖鳥瞰
桓譚公園
由“灰”到“綠”,城市的底色清澈了,如今的淮北,樹木蔥蘢、鮮花盛開,已形成“三山環繞、多湖珠連、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山水生態和“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城市格局。移步皆是景,遠眺滿目春!人們盡情感受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共同享受著 “城市雙修”帶來的“紅利”。
鳥瞰圖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城市雙修:精雕細琢提升城市品質
8月17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消息,對棚戶區改造項目制定新規,對樓體高度、外形、色彩等多方面進行了細致規定,這意味著今后鄭州市包括老舊小區、城中村、合村并城在內的所有棚戶區改造的居民小區都將提高【詳細】
治理“城市病” 鄭州市開出“雙修藥方”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詳細】
劉怡:城市雙修中“見縫插針”式的生態修復
3月24日上午,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分論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