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占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1992年至今,云南省在經濟欠發達的情況下,立足實際探索創新,持續加強管理,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為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作出了積極貢獻。
多措并舉實現保護利用雙贏
云南省環保廳副廳長高正文介紹,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立了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各州(市)建立了相應的工作協調機制,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經過25年的努力,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云南省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政策體系。頒布施行了《云南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云南省珍貴樹種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在全國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工作,《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草案)》已進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程序。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實現了“一湖一條例”。開展自然保護區專項立法,逐步推進“一區一法”。
云南省于2013年發布了《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2~2030年)》,在全省劃定6個優先保護區域,提出了九大保護優先領域、34項保護行動,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確定了目標、任務和具體行動。先后制定實施了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綱要、云南省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等一系列規劃計劃,保護力度持續加大。
截至2017年年底,云南省共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61個,面積約2.8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面積的7.3%;建成風景名勝區66個、國家濕地公園16個、森林公園45個等,各類保護地約占全省面積的19.5%,使全省85%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同時,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共同建立了全國唯一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截至2017年底,共收集并保存了我國野生物種質資源21666種、225522份。目前,全省已基本建立了以就地保護為主、遷地保護和離體保存為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體系。
云南省全面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重點生態治理修復、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滇西北滇西南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程,促進了退化生態系統和野生物種生境的恢復,有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以有關科研院所或高校為依托,云南省相繼建立了“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中國昆明高原湖泊國際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等一批生物多樣性研究平臺。
云南省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可持續利用,著力培育生物優勢產業。近年來,生物產業正成為全省各地競相培育的重要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呈現出增長速度快、發展勢頭好的良好局面,經過多年的持續引導和強力推動,生物產業已經成為云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017年,全省旅游業總收入達6922億元,其中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和景觀開展生態旅游已成為全省旅游業“二次創業”的重點。
精準施策增強保護利用后勁
近3年來,隨著省級物種名錄、物種紅色名錄和生態系統名錄的發布,云南基本摸清了全省生物物種的家底、瀕危狀況和生態系統的類型和現狀,為今后開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高正文說,下一步,云南省將積極采取措施,加大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務必精準用力重點抓好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保護優先,持續利用。堅持保護優先,把思想統一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上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體系建設,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施生態系統保護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自然保護區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提高生物多樣性維護能力。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
二是統籌治理,系統修復。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內在規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大力開展退化生態系統修復。全面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實施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及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增強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
三是嚴格法治,加強監管。建立最嚴格的源頭預防、過程嚴管和后果嚴懲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格環境準入,健全環保督察制度,完善執法聯動機制,堅決落實好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生物多樣性管理制度和監管機制,加強生物多樣性監管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體系,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區“綠盾”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堅持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自然資產離任審計和終身責任追究制,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切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