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鄉村規劃師團隊“集結號”吹響
為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關要求,本市將在2020年底前完成全市村莊規劃工作,目前已有71個村開展了村莊規劃編制。
設計師先行駐村調研
2017年10月,本市陸續啟動了71個試點村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編制工作遵循“統籌編規劃、開門編規劃、駐村編規劃”的原則,力求兼顧當前需求和長遠發展、兼具鄉土氣息和現代理念。
此次統籌編規劃,涵蓋了編制村莊布局規劃、村莊建設發展規劃和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等內容。規劃師將駐村體驗本地生活,充分了解村民需求。例如,順義區馬坡村的編制單位先后9次入村調研,其中第二次和第七次分別駐村12天和4天;順義區安辛莊村的編制單位,發放調查問卷,深入了解村民家庭基本情況、生活生產情況、建設意愿等信息,為后期規劃編制奠定基礎。
鄉鎮可選聘鄉村規劃師
此外,市規劃國土委在出臺《北京市村莊規劃導則(試行)》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北京市美麗鄉村規劃工作部署的交流培訓,近50家參與北京村莊規劃編制的設計單位參加了培訓。目前,市規劃國土委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鄉村責任規劃師制度工作方案》和《關于推進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工作的指導意見》。下一步將推薦部分優秀鄉村規劃師專家團隊,同時,通過向社會倡議、征集的方式建立鄉村責任規劃師服務團隊。各相關區、鄉鎮可以從中選聘適合本區及鄉鎮的鄉村責任規劃師。
千余設計師參與下鄉活動
近期,市規劃國土委向全社會發布了《關于征集規劃師、建筑師、設計師下鄉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倡議書》,向社會廣泛征集有志做鄉村規劃建設工作的團隊和個人,推動規劃、建筑等專業人員下鄉。
倡議書發布以來,得到了設計行業的廣泛關注,已收到200余個設計團隊和個人的報名,總數超過1200人,涉及規劃、建筑、景觀、市政、古建筑保護、旅游、產業策劃等多個專業領域,還有團隊可提供測繪、海綿城市、房屋鑒定、建筑節能等專項技術服務。
倡議書還吸引了來自河北、天津、吉林、遼寧、江蘇、廣東等地的設計單位以及國外設計團隊。其中,絕大部分設計團隊有較為豐富的農村項目經驗。
此外,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也以院長、教授領銜,教師、學生參與的方式表達了投身鄉村規劃建設工作的積極意愿。
目前,征集工作暫告一段落,市規劃國土委將與相關管理部門共建鄉村設計人才平臺,充分發揮北京設計資源優勢,讓設計師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專家聲音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 總建筑師崔愷
要培養村里的規劃人才
經過多年變化,北京地區保留下來、具有歷史價值的鄉村比較少,多數在山區。大部分平原地區的鄉村保留的歷史痕跡不是很多,大部分格局一般,主要是單一的聯排式院落,更有的經過以往數次改造,變得有點像鄉村的社區,比較模式化。在城市邊緣,有一些小工廠作坊或者廢品收集在村子里,環境更差,村落破敗,亟待治理,這些跟首都的城市定位很不相符。也有的地方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變成了整齊劃一的小洋房,看上去千篇一律。
我前兩年在江蘇參加過一些鄉村建設,那里有一些經驗值得咱們學習。江蘇鄉村的水鄉環境和歷史文脈都比較豐富,一些鄉村的旅游價值也挖掘得好。他們在鄉村建設中不是大拆大改,而更多讓設計師下鄉做微介入式改造。
鄉村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鄉村中的每一戶人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鄉村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有機的鄉村格局和社會關系,如果簡單地規劃,實際上不僅會失去這種有機性,也會破壞熟人社會的依存關系,這方面是有很多教訓的。
所以我不贊成一蹴而就的大改造,應該根據農民的需要來進行陪伴式規劃。比如村里老人多,就需要有個養老院;有的村子大家都各忙各的,關系疏離了,就需要建個社區活動站來促進交流;有的村可能有一些老建筑、老樹,就得把這些老物件留下來,老百姓的鄉愁才有寄托。
鄉村文化如果能回歸,農民對自己的家園有長久的信心,就會主動改善生活,整理自己的村子。這就是我們說的“針灸療法”。所以,鄉村設計規劃需要慢慢陪伴,而不是一蹴而就,這樣不會出大問題。
要保證設計下鄉,首先需要機制和政策的支持;其次應強調鄉村規劃全覆蓋,從鎮到村有序推進;第三,要培養村里的規劃人才,建立規則管理小組,能夠更主動和有效地配合設計下鄉工作。事實上,設計師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鄉村治理和產業發展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