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難站”呼喚城市管理“繡花”
近日,有媒體再次曝光北京南站及周邊管理亂象:交通擁堵、黑車肆虐、打車難、上車難、規劃設計不合理等。有網友直言,“北京南站怎么就成了‘北京難站’?”
從“南站”變“難站”的背后,折射的是簡單粗放的城市管理方式,這也正是一道城市公共服務能否真正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落到實處的考題。試想,如若北京南站廣場及火車站在規劃設計與建設時,在平日的經營管理中,綜合考慮了旅客的需求和便利程度,怎會淪為“難站”?
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人,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衡量城市管理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標尺。
幾十年來,我國經歷了大規模、快速的城鎮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諸如交通擁堵、霧霾頻發等“城市病”愈發凸顯,城市治理體制機制上存在的缺陷也愈加凸顯。例如治理觀念落后,重建設、輕管理;治理者權責不清、各自為政、執法交叉;公眾認知度、支持度和參與度不高,等等問題亟待解決。
應對這諸多挑戰,精細化的城市運營管理必不可少。只有綜合運用法律、市場、行政和社會自治等手段,實現城市管理的目標量化、標準細化、職責分工明晰化,才能塑造出以“精致、細致、深入、規范”為內涵的城市管理模式。
這就要求政府加快職能轉變,重塑城市治理的價值理念。從職能定位出發,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公眾的關系,從宏觀上把握和分析城市發展的總體態勢,做“掌舵人”,不斷引導多元參與主體分工協作,使城市治理走向“善治”。
同時,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從來都不是相互孤立的,不是簡單地增加行政資源,更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打通各環節,從最初的規劃建設到之后的運營管理,建立起一整套科學完備的城市治理體系,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社會自治,鼓勵更多的市場組織、社會組織、公民個體等參與到治理過程中,實現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城市治理,猶如匠人雕花。只有苦下精磨細琢的功夫,才能用細節化管理的“藥方”治療好粗放式發展的“痼疾”;只有以民心為基點,以民生為坐標,以民意為鏡子,才能在規劃、管理、服務中傾聽民眾呼聲、注重民眾體驗,城市治理的難點、痛點也才能得以突破、消除。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