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參賽作品丨武漢中法半島小鎮生態修復規劃設計
項目概況
《武漢中法半島小鎮生態修復規劃設計》是以中法半島小鎮作為中法示范城生態環境提升先行區的身份出發,從生態保護、開發利用、功能提升、生態修復等角度入手,樹立武漢首個濕地凈化生態示范區,構建低碳多元生境多級生態廊道并建立恢復生物多樣性的水下生態緩沖屏障,使中法半島小鎮成為自然與功能共融的畫中城,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項目鳥瞰圖
規劃設計思路
規劃依據現狀問題和發展需求提出以下四大策略:
一是從全域角度出發,構建區域空間生態安全格局。半島小鎮作為串聯什湖與后官湖重要生態單元,對錨固大什湖片區生態安全格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規劃將以片區地表徑流匯集路徑為基礎,構建多級海綿凈化系統,建立漢江和后官湖水源保護緩沖區,形成大什湖片區水源安全格局。針對雨洪安全,則根據建設強度分級構建,高強度建設區形成“南北雨水花園+多級水廊道“體系,而半島小鎮核心區則利用北高難低現狀高程、坑塘等形成生態排水系統,實現小雨地塊不出流、大雨濕地不出流、超大雨濕地再出流。在生物安全格局上,將以白鷺為核心物種,保護山林、河岸、濱水濕地等鳥類棲息地,構建鳥類遷徙通道,力爭鳥類數量按每年12%的增速增長,同時保持種類的穩步增長。
二是結合區域發展需求,加強生態系統基礎網絡建設。對外有效銜接與貫通各類生態源地、綠色斑塊及阻隔水體,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東西向打通后官湖綠道、南北向連通漢江-什湖-后官湖水系。對內構建“一網、兩帶、多廊”,形成半島小鎮藍綠交織的生態網絡。
三是精準定位施策,統籌推進各要素保護與修復。對區域內各資源要素統籌,一對水資源,通過打造“源頭海綿+中游綠色水網+末端蓄排凈化”三級韌性排水系統,實現百年水安全,污染“零增量”;二對林草資源,加強廊道綠色空間的控制和建設,提高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緩沖城市建設影響,經測算各級廊道每年可固碳3萬余噸。三對湖泊資源則是充分利用湖泊岸線建立環半島生態岸線與水下森林緩沖帶,進一步提升后官湖水質,并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
四是克服工程思維,全面開展特色生態景觀建設。通過構建多尺度的生態景觀,從生態綠升級為景觀美。結合水的音律之特色,營造疏密有致、色彩分明的植物特色,讓生態之美可觀、可聽、可賞,延續自然意境的體驗升級。
規劃設計亮點
首先升級技術手段和模式,實現數字化規劃轉型,改變傳統的以數據收集、模型推導、輔助決策為主的技術模式,從以定性為主的主觀判斷向基于數據和模型的定了分析轉變,通過數據、模型和應用三方面協調配合和支撐,提升規劃方案的科學性。本次規劃主要運用INFORWORKS軟件模擬項目在各個不同雨情條件下的排水數據,以及通過Arcgis軟件精準識別安全區域、分析出鳥類遷徙路徑和識別潛在生態廊道,成功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其次是延續自然肌理構建濕地系統,實現污染零增量。為實現后官湖污染“零排放”,百年水安全,規劃搭建源頭海綿-中游綠色水網-末端湖泊蓄排的三級韌性城市排水體系,構建2條排水凈化路徑,建立層層控制的海綿徑流和污染削減網絡。
第三個創新點是生態場景的低干擾營造;一是倡導人與動物并行,形成生態交通網絡的低干擾,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依托現有道路和塘梗沿湖打造濱水綠道水網游線地塊通道于一體的交通環線,同時在生態敏感區合理增設"消隱式"特色探索路徑和動物通道,形成"低干擾"的生態型復合交通系統,滿足人類活動和魚鳥蟲獸棲息繁衍雙重需求。二是打造生態共享空間,以低干擾的形式為市民提供全新生態科普課堂。
生態屏障橋
生態棲息長廊
水陸兩棲橋
小微濕地
雨水花園
自然收集器
水下森林
草苔園路
風鈴裝置
最后是創新指狀岸線模擬自然演替,強化生境高韌性。通過拆除塘埂構建指狀岸線延伸了濕地鏈長度,增加了場地核心區的可用棲息地面積,還利用“指縫隙”儲存植物種子和營養沉積物,大大加強了生境邊界效應,擴大生境交換空間,提升整個場地棲息地的健康和韌性。
本次規劃中以半島區域的小微水體作為研究對象,探索出多級生態塘聯控濕地技術。該項技術主要是融合了近自然生態濕地、低污染水時空調度凈化、水系河道自然連通等理念和技術內核,利用小微水體經過人工適當修整,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凈化功能,使低污染水得到凈化的一種生態處理技術。同時也運用了EHBR工藝對水流進行強化處理。EHBR膜工藝采用中空纖維膜,具有曝氣利用效率高、膜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本規劃充分體現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區域面源污染控制取得顯著成效,后官湖入湖污染也得到明顯改善,構建了健康的生態網絡,并且規劃延續場地肌理和濱水特色,構建環半島濕地鏈,通過濕地鏈水系循環,實現水質凈化。同時強化片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半島小鎮的生態環境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使區域長得了草、留得住魚、引得來鳥、穩得住島。
項目名稱:武漢中法半島小鎮生態修復規劃設計
項目地點:湖北省武漢市
業主單位:武漢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
設計單位:武漢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創設計:黃小霞、李茗柯
設計團隊:余馨云、李強、雷晶、肖雅萱、李春陽
設計周期:2021.4-2022.12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花境打造的“三部曲”
設計、建造、養護是弦揚花境“三部曲”的音符【詳細】
園冶杯參賽作品丨老冢鎮記憶中的鄉村
老冢鎮因地制宜,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梨花、麻片糖等,并結合當地的民俗風情展開設計,不僅做到了鄉村美化,更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形成鄉村特有文化產業鏈,奠定與鞏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鄉村人民的美好生活【詳細】
園冶杯參賽作品丨桐鄉香格里拉某庭院
桐鄉香格里拉某庭院為一個私家庭院項目,位于嘉興桐鄉市,占地面積約為500㎡。一方庭院不僅僅是建筑的外延,更是承載生活的場所。它代表對生活的態度,也展現對生活的理解。此庭院面積不大,我們希望以簡約、藝術為切入點營造獨特的場地氣質【詳細】
京津冀共商國土空間規劃協同
京津冀三地規劃協同工作邁上新臺階。近日,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專題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2023年—2035年)》編制工作初步思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