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包容性公園 溫暖城市空間
上海是中國近現代城市公園誕生地之一,城市公園始終是上海重要的城市公共社會文化空間之一。如何更好地讓目前的存量公園真正服務好市民,不僅僅是公園綠化行業的工作內容,而且是面向人民城市目標,創建公園城市的精細化治理要求。上海須大力推進公園與城市的開放融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面向全人群精細化設計,提供安全、舒適、友好空間
各級公園應面向全年齡人群需求配置游憩活動設施,根據兒童年齡段分別設置單獨活動場地與共同參與的活動設施,并提供相應的家長休憩設施,有條件者倡導改建兒童友好型廁所。盡可能地設置青少年活動場地,滿足球類活動、輪滑場地等體育運動需要。為老年人提供的健身活動與休憩空間必須滿足無障礙需求,盡量減少高差、避免汀步,采用防滑鋪裝材料,合理設置休憩設施與衛生間密度。加強對活動區域的安全防控,確保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群的使用安全。通往服務設施的道路寬度應允許兩輛輪椅會車通過。公園內的設施能夠容納輪椅寬度、長度、膝蓋外圍等尺寸的空間。走廊、門、衛生間的回轉半徑能確保使用者可觸碰到控制開關、顯示面板等裝置的高度。公園應該提供用于音頻回路通信的助聽器通道,提供互聯網和電話中繼服務的應用程序,滿足聽力障礙者的游園需求。針對視覺障礙者應該對于明顯地形高差和水岸設置凸起的邊緣進行提醒,補充觸覺地圖或模型、盲文標牌等導覽設施。
建立共建共享保障機制,提升規劃、運營、服務能力
包容性公園不僅是目標,更重要的是持續精細化治理的過程機制保障。面向包容性公園創建目標,需要在公園的新建、改造和日常使用中,通過包容性原則的共識,與相關部門、社區和市民群體增加互動與協同合作,及時根據當地的社會人口特點和需求,補充和提升公園的包容性服務能力。充分調動市民以及各方主體的積極性,參與到各類空間設施建設中,圍繞規劃設計、建設實施、維護運營等方面,推動公園包容性服務的共建共治共享。可以組建居民共治、商戶共治或企業共治委員會,共同參與到設施建設、資金募集、服務提升的工作中去。針對特定人群的設施布局落位和數量不僅需要在設計階段充分調研總結,而且需要根據建成后實際的使用情況予以及時調整完善。上海的公園使用具有明顯的時間潮汐性特點,尤其需要持續性的協同治理機制,通過包容性公園事務專題的協同工作平臺,解決公園設施、服務與城市管理各部門的日常協調問題,保障根據不同人群的時空使用特征,精準化地制定設施與服務的提升策略。
推進差異化畫像與實施,做好分級、分類、分批優化
根據市、區、社區級公園以及口袋公園等不同等級公園設施服務完備程度的差異性,可以建立不同類型條件下的全市包容性公園的差異化場景,分級分類指導當前公園包容性設施完善與服務提升,并且結合城市更新與“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計劃,做好分批改進的實施計劃。對于社區公園與口袋公園等日常高頻使用的公園空間,還須進一步加強與社區公共空間、街區與公園設施包容性設計的一體化水平,綜合提高面向市民的服務能力。相較口袋公園而言,大型城市公園或郊野公園往往由于公共交通服務中包容性的不足,如在公共交通換乘過程中通用性設計銜接較弱,影響了使用人群的全面性,因此亟待加強公共交通部門與公園管理部門的協同合作,可以借鑒韓國首爾公園等案例,提供收費優惠的無障礙停車場,實現良好的無障礙公共汽車和軌道交通與公園設施的連接。在口袋公園設計中,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從特定人群的健康療愈功能出發,參考日本靜岡吉田公園案例,設置感官花園,提供人們通過觸覺和嗅覺來體驗公園的可能性,從而增強公園的健康療愈功能。
(作者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旅游綠皮書》
全書圍繞“旅游業的轉型與創新”這一主題,對2023—2024年中國旅游發展進行透視和前瞻。2023年,以假日市場復蘇為引領,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加深入并實現多業態賦能,持續推進旅游業復蘇、轉型、創新和提質升級【詳細】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煥發生機
景德鎮見證了陶瓷手工業發展過程中產品與技術的進步,保留了不同歷史時期瓷業生產的相關遺跡,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近年來,景德鎮經歷了從“陶瓷工業重鎮”到“文化創意之都”的轉型,探索了一條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實踐之路【詳細】
思穎景觀丨天津金輝 江山銘著
項目以承德避暑山莊的院落布局為原型,整體上以金屬+玻璃的形式構筑新中式風格,將禮與序融入建筑當中,繼而又將楊柳青年畫中的繪畫傳統與與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多種形式融入其中【詳細】
國家級園博會落地溫州 將如何影響生活
雖說是園林領域的博覽會,其實和普通市民息息相關。“辦好一次會,扮靚一座城。”這是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的“全城園博”辦會理念。此前舉辦了十四屆,都對舉辦城市的城市形象帶來了指數級的提升。園博會進入溫州時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