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00余年歷史德內大街嶄新亮相
德勝門內大街完成改造提升,煥新亮相。真武廟等古跡周邊重塑文化景觀環境,打通交通微循環。 本報記者 方非攝
優化道路線形、新增路側停車位、整治小微綠地、修繕沿街立面……經過近一年的精心建設和持續治理,什剎海街道德勝門內大街空間品質綜合提升項目昨天竣工,全長1700余米的德勝門內大街重裝亮相。舒適慢行、出門見綠、文景融合……這條擁有600余年歷史的老街煥發了新的活力。
德內大街始建于元代,北起德勝門,南至地安門西大街,是什剎海地區貫通南北的干道,沿線串連起7個社區、26條傳統街巷和1處濕地公園。慶王府、梅蘭芳紀念館等文物保護單位均坐落于大街兩側。
別看可打卡的景點不少,曾經,周邊居民對大街環境并不滿意:路面偏窄、沿街外立面雜亂、缺少休憩空間、停車難。德內大街268號院居民、年過八旬的徐老先生腿腳不便,總盼著家門口的臺階能換成無障礙坡道。“專班來走訪時我提了,人家認認真真記,還問我有沒有其他訴求。”老人對前期走訪的情況印象很深。
為了讓沿街外立面統一、美觀,街道聯合北京建筑大學設計團隊參照老照片、查閱資料,用做“減法”的方式還原、修繕老墻,并在適當位置采用水刷石工藝,凸顯老街年代感。
經過一番整理,如今的268號院成了全街的“顏值擔當”:墨綠色的門扇、木梳背拱圈和兩層冰盤沿勾勒出當年風采。在此過程中,專班沒有忘記徐老先生的需求,將臺階優化為適老化坡道。
“以前在院里多,上街少,現在我也喜歡上街遛遛,在院門口和街坊聊聊天。”徐老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經過專班的努力,沿街外立面均已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位于梅蘭芳紀念館東側的“微公園”已經成為居民和游客早晚納涼、休憩的首選。
別看這里面積不大,玉蘭樹、黃楊、凌霄參差錯落,黃白相間的小雛菊點綴其中,綠植旁還設置了座椅。再仔細瞧,地面上裝飾著《霸王別姬》《天女散花》等京劇戲目名稱,均為“老街坊”梅蘭芳先生的代表作。
“現在不僅居民多了處‘微公園’,大街還增添了一處與周邊建筑協調、呼應的微景觀,一舉兩得。”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此次改造提升共新建60處小微綠地,通過打開封閉綠地,釋放9處公共空間,增加一系列道路旁花池、小游園,營造豐富的花園場景。
在優化外立面、增加公共空間的同時,德內大街交通狀況也有了質的飛躍。除適當增加路面寬度外,改造共設置路側機動車停車泊位101處,非機動車停放區57處。不僅如此,還增補行道樹52棵,優化道路中央綠化隔離帶,增設綠化帶915平方米,讓居民推窗見綠。
作為德內大街的標志性建筑,有著“一橋兩廟”之稱的德勝橋、真武廟、永泉庵之間的交通微循環也已打通。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將進一步展開。
“目前,什剎海景區西側德內大街、北側鼓樓西大街、東側地外大街及南側的平安大街均已基本完成提升,為未來的進一步設計與發展打下基礎。”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為一場賽事赴一座城 “運動起來”帶火暑期游
在運動中看風景品文化、在旅途中享受運動樂趣,是這個暑期人們熱衷的休閑新方式。多地推出賽事主題旅游產品線路,吸引人們前往感受運動魅力、體驗當地生活。體育旅游正成為地方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詳細】
廣州打造國際一流花卉產業高地
《方案》要求,通過深度挖掘資源稟賦、加速花卉種業振興、優化生產、擴大市場、服務升級以及花文旅融合等,努力將廣州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花卉種業創新中心、現代花卉市場流通中心、花卉產業融合示范中心、全球知名的盆栽花卉交易中心【詳細】
北京:各大火車站打造“清涼站區”
豐臺站區辦提前謀劃,在公交場站、旅客人行連廊、東南出站口區域增設3處約1000平方米遮陽網。經實際測量,遮陽網下溫度比網外降低8℃,提高了旅客行走舒適度。北京朝陽站在東廣場和東側停車場連通區域搭建6個遮陽棚【詳細】
夏日,避暑游選擇更多樣
夏日炎炎,避暑游成為人們出游首選。同程旅行數據顯示,7月以來,部分適宜避暑的山岳類景區旅游熱度增長超過1倍。青島、大連、秦皇島等北方濱海城市旅游熱度快速上升,吸引了眾多游客。水上樂園、漂流等玩水活動,也成為人們避暑的選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