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馬河等多地城市更新項目“出圈”
3月8日,北京最大電競主題綜合場館“微博IN”開啟首賽。這座由2008年奧運沙灘排球館更新改造而來的場館,也是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河文化經濟帶二期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
亮馬河曾經只是北京一條平平無奇的河流,經歷數年改造,如今已成為熱門打卡地。同時,亮馬河與三里屯、藍色港灣等商業融合,成為朝陽區城市更新的碩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會長周嵐日前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受訪時點贊了包括北京亮馬河在內的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如南京的小西湖、蘇州的十全街、上海的田子坊、廣州的永慶坊等。
據周嵐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實施了超6.6萬個城市更新項目,改造了25萬個老舊小區,1億多人直接受益。
引入專業化運營主體成“亮點”
據悉,亮馬河文化經濟帶一期聚焦左家莊至藍港段,全面提升城市活力;二期建設將重點圍繞朝陽公園城市更新進行,聚焦“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的規劃理念,多個點位同步推進改造提升。
3月11日,每經記者在現場看到,亮馬河兩側濱水區域分布著數家別具一格的咖啡館、小酒館等,還有個別商戶在加速裝修,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我們也希望早點開業”。
事實上,這兩年亮馬河的改造,還使其成為不少新樓盤的重要賣點。比如,北京宸園項目和待開的中海酒仙橋地塊項目,都屬于單價10萬元/每平方米級別的高端住宅項目。
亮馬河邊的小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夢妤 攝
亮馬河只是北京城市更新的一個縮影。每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突出市場主體在城市更新中的主要作用,2022年7月12日,北京城市更新聯盟正式成立。2024年7月30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首開集團擔任北京城市更新聯盟第二屆輪值主席,中建集團、中糧集團、萬科集團、金隅集團、中交集團擔任輪值副主席,會員單位已增至175家。
每經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獲悉,適合首都特色的北京城市更新模式不斷固化穩定,《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確定的五大類12項城市更新項目有序實施,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庫,重點滾動推進實施市級示范項目。項目數量逐年增多,2021年納入項目庫619個項目,重點實施59個示范項目;2022年納入項目庫870個項目,重點實施99個示范項目;2023年納入項目庫951個項目,重點實施153個示范項目;2024年納入項目庫1167個項目,重點實施177個示范項目。
在北京的城市更新中,商業運營模式更加高效靈活,很多商業類更新項目都引入了專業化運營主體。
比如,海淀五棵松萬達廣場改造后定位為“超感藝術新高地”,由傳統零售向集商業、社交、親子、藝術為一體的體驗性消費轉變;東城王府井喜悅購物中心則以“新國潮”為特色,空間場景融合潮流元素和傳統文化,建立“主理人”帶動的體驗性商業運營模式;朝陽賽特購物中心以米其林、黑珍珠榜單的精致餐飲品牌為重要引進對象,打造適合社交游逛的消費場景等。
另據“北京西城”微信公眾號,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的標志性城市更新工程,北京中海大吉巷即將亮相,該項目整合地下微管廊系統,一次性解決水電、排污等基礎設施隱患,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定位“城市文化會客廳”,體量達36萬平方米,商業面積8萬平方米,城市森林綠地1.2萬平方米。
持續改造中的亮馬河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夢妤 攝
多地城市更新項目“出圈”
事實上,這兩年,各地都已經出現了一大批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城市更新項目。
周嵐提到,南京的小西湖、蘇州的十全街、上海的田子坊、北京的亮馬河、廣州的永慶坊等,都在改善百姓生活環境的同時,擴大了城市的有效投資,在保護城市歷史文脈的同時,提升了城市的時代競爭力。
據周嵐介紹,江蘇揚州仁豐里的城市更新實踐是政府、百姓、市場三方攜手共建的結果。“政府一期工程實施的是水電氣管網改造、消防能力提高和口袋公園建設,同時積極鼓勵沿線的居民和商戶參與進來,帶動46戶居民和62家商戶的自我更新,撬動了8200多萬元民間資本。”
此外,周嵐提到的南京小西湖,據《揚子晚報》報道,小西湖更新實施、街區運營單位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小西湖啟動更新改造,采用漸進式更新、“做減法”的策略,留下了原住戶,融入了人間煙火。每逢節假日,來小西湖打卡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目前,這座已更新十年的街區還在繼續漸進性更新,打造新場景。
再如廣州永慶坊,該項目位于廣州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探索多元產權下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利用,并成為住建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中的案例。永慶坊構建了“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多方參與、利益共享”機制,通過BOT模式引入企業參與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實現國有資產的盤活。
在周嵐看來,城市更新是對城市現有區域的改善和優化,比如老舊小區改造、老舊管網升級、“一老一小建設”、社區設施配套以及老舊廠區轉型、歷史街區保護等。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從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力和空間角度來看,地面上的很多基礎設施都已經過剩了,地面下的“里子工程”還有很大的空間。在當前城市發展中,城市更新確實是可行的、結構性的有效投資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全國人大代表董月琳:挖掘“一花一城”產業鏈
全國人大代表、柳州工學院語言文化與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董月琳希望通過挖掘地方特色花卉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產業鏈,進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詳細】
政協委員戴斌:打造中國景區的國際范兒
“我們在對外推廣旅游目的地時,必須采用游客聽得懂的語言講他們感興趣的故事。”戴斌認為,中國景區的國際化升級方式要從“自我表達”轉變為“用戶思維”【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陸鑾眉:建議修訂《城市綠化條例》
陸鑾眉表示,我國現行的《城市綠化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1992年頒布的,最新一次修訂是2017年,主要對園林綠化施工企業資質進行了調整。近年來,不少地方行業主管部門、有關企業和行業專家反映,當前《條例》已難以適應當下城市綠化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詳細】
何杰委員建議制定“城市更新管理法”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何杰表示,隨著城市更新工作的全面推進,法律依據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利益協調復雜等問題日益凸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