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臺地方級自然公園管理辦法
近日,(海南)省林業局印發實施《海南省地方級自然公園管理辦法(試行)》,系統規范地方級自然公園全周期管理體系,對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濕地公園等地方級自然公園建立清晰的管理制度框架。
《辦法》指出,地方級自然公園不得擅自調整范圍邊界和功能區,因實施國家或省重大項目、優化保護范圍或者處置矛盾沖突等情形,可根據保護管理需要申請調整地方級自然公園范圍和功能區。地方級自然公園的管理單位要編制或者修編調整自然公園規劃,并要與相應的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相銜接。規劃期一般為十年,原則上應當與所在地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
《辦法》明確,要嚴格保護地方級自然公園內的自然資源,以及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等人文景觀。禁止擅自在自然公園內從事采砂、采礦、采伐、破壞林地、修墳立碑、會所、房地產、開發區、高爾夫球場、風力發電、光伏電場、開(圍)墾、填埋或者排干自然濕地、永久性階段自然濕地水資源等破壞、污染生態環境的行為。
《辦法》還明確,地方級自然公園要按照批復的邊界范圍,開展勘界立標,進行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同時,原則上每十年要開展一次自然公園本地資源調查,建立和完善本地資源數據庫。
截至2024年底,海南省建設自然公園61個,其中國家級18個,省級40個,市縣級3個,類型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海洋公園。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我國國家濕地公園20年建設成果豐碩
2025年,是中國國家濕地公園創建20周年。2005年5月1日,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并開園,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20年后,我國國家濕地公園已達903處。這些濕地公園有效保護了全國240萬公頃濕【詳細】
雙城聯動,解碼未來|BCC大會2025將于11月在上海與深圳啟動
當全球建筑行業迎來資源革新與科技躍遷的新紀元,如何以創新設計重塑城市未來?如何讓智能科技與材料革命引領建筑行業邁向更高效、更包容的可持續生態?答案或許藏在2025年11月的兩場思想碰撞中【詳細】
成渝城市更新項目雙雙“出圈”的背后
從重慶開埠遺址的百年洋行到成都玉林街區的煙火巷陌,從解放碑地下環道的智能導航到“金角銀邊”的社區微更新……城市更新進入精細化時代,成渝兩座城市的更新正發生和諧的共振【詳細】
長春:打造“公園+”消費新場景釋放文旅新活力
從“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從單一賞景到復合業態融合,長春市積極探索“公園+”模式,創新消費場景,努力將“游客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五一”期間,全市各主要公園圍繞生態價值轉化先行先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