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 → 植物動態 ![]() |
|
花卉種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日期:2008-08-12 來源:農博花木 作者:王宏宇 我要評論()
3國內草花種子生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1品種退化,劣種充斥 新中國成立以來,花卉生產經歷了恢復發展、挫折破壞、繁榮興旺的過程。草花種子的科研生產在“文革”時期遭到嚴重破壞和摧殘,大量種質資源被荒廢流失,科研院所轉向,科技生產人員改行,使我國花卉種子行業長期出現空白,至今尚不能完全恢復,發展更無從談起。企業和花農長期以自給自足的形式種植草本花卉,致使許多品種退化嚴重。國內現有幾家私營公司從事花種生產,但由于基礎薄,資源貧乏,且生產基地缺乏技術,種子質量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有的甚至用引進的國外種子進行自繁留種,后代分離嚴重,整齊度、色澤均出現分離退化,種子質量很差。以至于國外高價種子大量進入我國花卉種子市場,沖擊著我國民族花卉制種業。 3.2缺乏花卉良種繁育、栽培技術方面的科研工作 作為園藝學中一個重要分支,花卉與蔬菜、果樹相比,在新品種選育、良種繁殖、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和總結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蔬菜與果樹的研究已發展到研究細胞生理來改善與提高品種產量和品質及栽培技術的水平。而到目前為止,花卉(草花)仍沒有一套完整而詳盡的栽培育種理論問世,缺乏從生態學、經濟學及栽培、育種等不同角度闡述花卉生產的資料,所以花卉生產中時常出現由于技術缺乏,造成有良種也生產不出好花的現象。更何況我們所用的種子質量較差,另外由于科研經費緊張,科研院所受市場影響,以眼前經濟效益為主,大多放棄了花卉基礎理論研究而轉向花草經營,形成了科研工作的斷檔,造成生產基地技術力量薄弱,花種不得不依賴進口的局面。 3.3缺乏種子企業 種子作為植物花卉的繁殖材料是科學技術的載體。中央要求突出抓好種子工程加快良種培育、引進和推廣,實現種子產業化。而我國目前國有種子公司多以大田和蔬菜種子生產經營為主,從事花種生產、銷售的公司為數甚少,只有幾家小型私營公司在經營。發達國家的種子公司憑借強大的實力、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和優良的品種正在尋找機會設法打人和擠占我國種子市場。到2007年年底,已有60多個國外種子公司在我國投資設立種子企業,生產經營的范圍包括農作物、蔬菜、花卉種子。因此,國家急需扶持一些大中型種子公司,提高花卉制種水平,抓好種子質量。發展我國民族花卉產業。 3.4花卉品種審定工作開展甚少,體系不健全 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的實施,花卉品種的審定工作應予重視。這樣不僅可調動科研人員的育種積極性,保持科研人員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促進我國草花育種的迅速崛起。 3.5種子加工包裝基礎設施薄弱,種子處理技術落后,科技含量低,商品性差 由于花卉種子大多細小,重量輕,且單產數量少,價值高,所以要求加工機械必須精致,損耗小。而我國現有花種企業沒有適宜的加工設施。只是靠手工加工,種子包衣化、丸粒化更無從談起。另外,花卉微粒種子在計量與包裝方面缺乏專用設備,種子加工包裝水平低,再加上沒有自己的品牌,市場競爭能力不強,致使假劣種子流于市面,造成我國整體草花用種水平較低的局面。 3.6花卉種子育、繁、銷脫節 目前,我國種子科研和生產經營分屬兩個體系,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合作機制。科研部門、種子公司都在“小而全”的育種和種子生產經營,忽視了育種理論、栽培方法、種質資源材料的研究,不利于花卉種子產業的健康發展。 3.7信息不靈是制約花卉種子生產及經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國花卉種子生產企業橫向聯系很少,農業部花卉信息網中花卉種子生產企業的介紹為數甚少,花種生產企業各自封閉,自產自銷,沒有形成一個互通有無的銷售網絡。在這方面國家應實行誘導政策,鼓勵花卉種子生產企業充分利用現有農業部花卉信息網,與國內外種子企業溝通,用來指導和調整自身企業的花卉科研方向及花種生產結構,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要求,同時也能促進我國花種生產企業以高質量的花種與國際接軌。綜上所述,我國花卉種子產業要想不被國外公司擠垮,并求得較快發展,首先應完善花卉品種審定制度,保護和提高企業及科技人員的育種積極性。同時,應重點扶持一些現有花卉種子企業及科研院所開展花卉種子生產及研究,并使其走聯合的道路,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以開發我國草花資源與引進國外優良種質資源相結合的方式,盡快在花草種子的科研、生產、經營上摸索出一條新路,打出自己的品牌,為21世紀我國花卉事業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為重振我國“園林之母”的雄威做出貢獻。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種質資源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