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 ![]() |
|
劉秀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趨勢與感悟(組圖)
日期:2008-10-10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作者:劉秀晨 我要評論()
三 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感悟: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歷史上城市園林的輝煌:中國園林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有非常優秀的代表作品。盛世園林大約有過唐宋和康雍乾兩次大的輝煌。這些歷史成就足以使我們的民族為之自豪。但是要看到,中國的第三次城市園林的輝煌,正在賜予我們這一代園林人。這次歷史機遇所展示的使命,大大超過了前人那些非常有局限的皇家御苑、宅院、寺廟、陵園,而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是在譜寫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整個城市服務的現代園林的新篇章。 二十幾年來,我國城市園林發展無論是速度還是數量都是空前的。一代風景園林師成長起來。設計領域和思路大大拓寬,情況一年比一年好。園林景觀是一個具備社會、自然、藝術多元功能的綜合體。既要滿足生態、環保、休閑和裝點城市的社會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學特性的自然規律,同時,在藝術上既體現創作哲理,又要突出設計者所追求的個性。這要求設計者應有較全面的修養,即要高足點、大視野、全方位的把握。任何單純或極端地追逐其中一種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創作思維在科技飛速發展和信息爆炸的現實面前也在裂變之中。生態的、傳統的、后現代的以及批判把城市推向過于雕鑿的思想,在規劃設計平臺上,顯現了平等的對話和海納百川的包容。然而,不管發生了什么,園林的主體還是應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綠色空間為藍本,即“人化自然”。設計者有責任以清新的環境給人以“良丹”,來治療由混凝土和機動車伴生的現代城市病。在園林中,當家的永遠是綠蔭、草地、花卉乃至水體。這和愛與死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差不多。同樣是樹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設計構思,創作出千變萬化的圖畫,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都是來去匆匆的過客。 ![]() 面對園林規劃設計的現實情況,筆者有幾點零碎思絮,愿提出供大家商榷: 提倡“解題”的思維和方法論。“意在筆先”是創作之首。要宏觀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規劃設計框架。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域環境中,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定位。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解題的辦法和手段。總之,是實施一條綜合性和實事求是的創作路線。 足夠的綠量,講究的構圖,精良的施工,適度的文化品位,體現對人的關懷和找到獨特的創新視角,也許這些就是園林設計與時俱進的新思維。過分的非哲理化、讓人看不懂,過分的程式化,又落入俗套。專家、領導(或業主)、群眾之間存在著一條夾縫,走出這條夾縫,前面才是一片藍天。 ![]() 克服浮躁和盲目,反對商業炒作和文化炒作,摒棄故弄玄虛、玩弄概念、“深沉”,避免不加消化的照抄照搬,禁忌重演本文所列舉的各種設計誤區。提倡簡約、樸素,反對過分雕鑿和粉飾,不一定所有景區都設命題。 方案確定之后,細部決定成敗,園林尤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過細部傳達。園林作為一種“強迫藝術”,隨時在接受游人的品味和評說,就要經得住推敲。景區往往要“不經意捻來”,細部卻要“娓娓道出”,這些功底對設計者、施工者都至關重要。 善待、慎待園林建筑。建筑構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公園綠地的要素(當然有時不盡然)。不可否認建筑等在公園綠地中有時處于主景、點景和主題地位。公園的觀賞聚焦是景。要十分重視園林建筑構筑物的形象、體量和尺度,以及由此傳達的思想文化形態。成功的園林建筑設計難度往往超過大型建筑設計。過于獵奇、張揚和尋求華眾取寵等低層次的建筑審美均不可取。有深度、有品位、獨特的形象來自文化與生活的啟迪、積累和提煉。 ![]() 重視原有綠地的減法設計。突出園林中的大樹景觀,已提到日程上來。尤其是對植物(有時也包括過繁的建構筑物)的刪減,以保證佳麗的植被景觀和植株的形態美、個體美,也是提高綠地的藝術質量和植物群落科學合理的必要手段。 加強園林學科的理論建設。搭建規劃設計理論爭鳴的平臺,提倡各種學術觀點的公平對話,建立理論隊伍,用更高的理論水平來支撐和指導專業。重振我國在世界風景園林學科的風采和地位。 ![]() 節約型城市園林呼之欲出。鑒于目前古樹、老樹大量進城和過份使用昂貴材料用于園林建設的奢豪風,應大力提倡以花錢少且以綠化為主要手段的節約型園林。面對水資源的匱乏,新建園林要有水意識。用于城市景觀的水面、水量要根據城市用水的大環境予以確定。鼓勵并提倡集水園林。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園林城市,是包括風景園林師在內各行各業的共同責任。風景園林師必須加強自身建設,提高修養,迎接新的挑戰。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友發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