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工業遺產值得珍惜的文化記憶
日期:2008-11-18 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歷史遺留下來的那些破破爛爛的房子庭院和銹跡斑斑的廢舊機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經過保護和重新利用的工業遺產不禁讓人們產生美好的遐想和祈盼。 近日,華北制藥廠辦公大樓、石家莊車輛廠法式別墅、石家莊電報局營業廳舊址、秦皇島耀華玻璃廠舊址等一批工業遺產被列入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漸漸消逝的記憶 近2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工業遺產正面臨著諸多的“威脅”,城市工業重心開始向城外拓展,城內的舊工業區逐漸被廢棄、拆除,使記錄企業重要發展階段、見證其工藝創新、代表企業精神和企業特有文化及其社會背景的實物正在迅速消失。 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中國百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將達125個左右,差不多是1978年的3倍。“然而,城市建設中抄襲、模仿、復制現象十分普遍,導致‘南方北方一個樣,大城小城一個樣,城里城外一個樣’,‘千城一面’的現象日趨嚴重。”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憂慮地說,各地具有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風貌正在消失,代之而來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因此我們要尊重和珍惜城市的歷史傳統、地域風貌,保護已有的工業遺產,方能保持并彰顯一個城市所獨有的文化韻味。 河北省擁有較為豐厚的工業遺產家底,文物部門在普查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對工業遺產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保護理念和經驗匱乏,工業遺產中目前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比例較低,這給保護帶來一定難度;由于目前國家還沒有系統完善的認定標準和辦法,因此在普查中對于工業遺產的界定還不明確。與此同時,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不少珍貴的工業遺產由于缺乏及時的保護正在“流失”中。 “雖然我們已經把像華北制藥廠辦公大樓、石家莊車輛廠法式別墅以及水發電廠作為了文物保護單位,但對于全省的工業遺產來說僅僅是冰山一角,尚有巨大的挖掘潛力。”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表示,河北省正在組建專門的隊伍對全省的工業遺產進行調查摸底。以后將逐步建立工業遺產保護體系,制定出臺政策和法規。 閱讀城市的物質依托 工業遺產是承載工業文明的遺存物。它不像石窟石刻可供人玩賞,也不具有古物古董的古玩價值。但它是社會變革時期工作領域和日常生活的見證,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不同歷史階段的工作與生活。比如,中國的第一條鐵路、第一口油井和第一座水電站等,正伴隨時間推移積淀成為具有特定價值的工業遺產。 水電廠舊址位于石家莊市平山縣北冶鄉水村。1948年1月25日電廠建成,朱總司令親筆題詞“紅色發電廠”。它是解放戰爭時期華北解放區建設的第一座水力電廠,不僅為軍工生產提供了能源保障,而且向西柏坡輸送了照明、發報、廣播用電,為黨中央毛主席指揮三大戰役、解放全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勞,同時也為新中國水電事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這些有重要意義的紅色工業遺產有深厚的精神內涵、濃郁的風土人情和多樣的文化特色,對現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工業遺產是閱讀城市的重要物質依托。”認定和保存有價值、有特點的工業遺產,并加以合理利用,對于維護城市歷史風貌、保存篳路藍縷的創業經歷和保持生機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義。在重慶市綦江縣打通鎮的松藻礦區,3臺蒸汽火車曾經被當廢鐵賣了,一位網友痛心地說:“請保存這記錄著城市的歷史足跡,正是它們為我們保留著曾經的美妙記憶,抑或是心酸的創業年代。” 握緊遺產重生的鑰匙 河北的工業遺產和其他文物古跡一樣,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價值,它們是能夠真實反映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軌跡與年輪的最有效的實物。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把工業遺產正式納入到省級保護單位的行列,但當我們面對這些大量的歷史“家底”時,將作出什么樣的選擇呢?有關專家建議用三把“鑰匙”開啟“迷宮之門”: 鑰匙一:將工業遺產改造為創意產業園、現代藝術區,用以展示現代藝術、大型雕塑、裝置藝術等。北京798從軍工廠轉型為國際當代藝術中心就是典型的代表,美國《新聞周刊》將這里評選為年度世界TOP12,首次把中國北京列入其中,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國《財富》雜志一年一度評選世界有發展性12個城市之一,原因之一就是798的存在。 鑰匙二:建立主題博物館。通過博物館的形式展示一些工藝生產過程,從中活化工業區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同時激發社會參與感和認同感。如2008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集團)公司利用老廠區裝焊車間建設的江南造船博覽館,它將是2010年世博會展館之一,而廠區其他大部分建筑也將保留世博會企業館,世博會后,將被改建成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群,被長久保留。 鑰匙三:讓工業舊址成為人們休閑和娛樂的場所。廣東中山歧江公園堪稱國內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的一個成功范例。公園是在始建于1953年的廣東中山粵中造船廠基礎上建設的,適度保留了原有廠房和機器,并創造出現代人的休閑娛樂空間,使之成為一個公共性景觀。 由此可見,工業遺產的利用和改造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對于工業遺產,人們正逐漸認識到它的價值。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工業遺產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