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江蘇寶應:京杭運河管理處改革開放30年成就回眸
日期:2008-12-25 來源:中國水利報 作者:郭愛民 王劍波 周成明 我要評論()
改善生態 守護運河——江蘇省寶應縣京杭運河管理處改革開放30年成就回眸 在蘇中平原的腹部,有一座美麗的千年古邑——寶應。也許是歷史上曾得過“八寶”因而祥瑞,也許是世代受運河水的哺育而更顯人杰地靈。沐浴著運河的恩澤,江蘇省寶應縣先后榮獲國家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中國荷藕之鄉、國家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等美譽。可以說,寶應因運河而揚名,運河因寶應而增輝。 說到運河,說到寶應人幸福安康的生活,就不得不說說這支忠實的運河守護者、建設者和管理者——多次榮獲揚州市綠化先進單位、揚州市水利工作先進基層站所、揚州市文明單位、江蘇省河道管理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的寶應縣京杭運河管理處。 多年來,寶應縣京杭運河管理處在管理處主任劉金海的帶領下,從成立之初只有二三十人的護堤護林隊,不斷發展壯大,發展到今天擁有200多人,分工明確,管理科學,綠化、工程、園林等人才齊全的專職工程管理隊伍。 一次次的運河疏浚,一次次的拓寬改造,一次次的航道整治,運河人用勤勞智慧和辛勤汗水譜寫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晨曦中,有運河人奔向工作崗位的足跡;夜幕下,有運河人馬不停蹄的身影;酷暑里,有運河人守護圩堤的汗水;嚴寒時,有運河人頂風冒雪的腳印。正是因為運河人默默無私的奉獻,使得古老的運河煥發了青春,并在航運、供水、灌溉、防洪保安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從而促進了寶應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回想1982年,京杭運河寶應段實施中埂切除拓寬改造工程,運河的河口寬度由原來的70米增加至120米以上,堤防的高度、寬度都普遍加寬,防洪能力由原來的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運河航運、灌溉和輸水功能大大提升。運河人抓住這次機遇,利用兩岸7000多畝水土資源,大力開展綠化造林工作,通過引進意楊等速生樹種,使京杭運河管理處綠化面積由3000多畝提高到7000多畝,林木品種由以往的三五個樹種,發展到今天的10多個樹種。目前,寶應縣林木覆蓋率85%以上,林業經濟成為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 為打造人水和諧的生態文化,從2007年起,寶應運河人每年分步實施河道整治工程,通過增加護岸高度,美化護岸工程,重點地段增設綠化小品,清理占用河道的違章建筑,實施綠化美化工程等,力爭用3~5年時間把運河寶應段建成環境優美、風光秀麗、輸水能力強、防洪標準高、航運條件優、水清岸綠的運河風光帶。目前,2006年12月底批準立項的一期5公里航道整治工程已順利竣工,并通過驗收;總投資近2000萬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啟動。 如今的運河寶應段綠樹成陰,花草蔥郁,生機一片,運河兩岸有各類林木7000多畝近160萬株,木材總蓄積量4萬多立方米,不僅對防風固土、改善氣候和生態與環境,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使運河兩岸真正成為集綠化、美化、生態改善于一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得益彰的綠色長廊。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